《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求取 ⇩

目录1

绪论1

一 恒变又恒定的“文化”1

1—1远远没有结束的论战1

1—2被决定的我们4

1—3历史凝结的情感体验9

二 既往这样切入了现实13

2—1一种指令13

2—2指令作用的机制17

2—3 通向现实法制的人口20

三 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及基本范畴36

3—1历程36

3—2历史传统的沃土39

3—3中国法律文化的根基41

3—4中国法律文化基本范畴44

1—1拾起历史坠绪之键56

第一节 崇拜太阳的先民56

第一篇史 源56

第一章冉冉而升的东君太阳56

1—2两个事实61

1—3 由日神所昭示的法律文化始基64

第二节 海洋型文化的法律观70

2—1 从濒海的生存条件发源70

2—2 一般的公平的契约精神74

第一节 在历史的深处76

1—1“德”义辨正76

第二章法律规范向伦理规范的第一次沉淀76

1—2祭祀法则78

第二节 朦胧的“德”治之光82

2—1“成德”“建德”的国家组织制度82

2—2“德”赋的财产制度85

2—3整体综合的刑罚强制91

第三节 沉淀与潜化94

3—1法律文化中的第一次沉淀94

3—2潜在的制约94

第一节 另一种文明97

1—1不夷于民的奴隶97

第三章从多元到一统的整合97

1—2大战的遗存100

1—3 先进的苗民之刑103

1—4“刑书”结构析105

第二节 礼刑关系新探108

2—1德衰制礼108

2—2进一步的侵夺112

2—3德礼互为表里114

2—4礼制编制116

2—5 刑礼关系辨正119

2—6 礼刑关系的历史投射作用128

第三节 僵滞的时间130

3—1法制的复合130

3—2观念的互摄兼溶134

3—3僵滞的时间136

3—4最后的辉煌138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横断揽略146

第一节 深厚的热土147

1—1 田园式农业文明147

1—2唯一的社会关系151

1—3“德”“刑”为主要特色的法律传统构成155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指令作用159

2—1众说援之的《易经》160

2—2多样性规定为统一性包容161

2—3 以“顿悟”为机制的功利法治166

2—4失衡与平衡之间的徘徊172

2—5个体的消弥176

第二篇法 理18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在中国的命运184

1—1 似乎是常识186

第一节 法的阶级性:一个坚固的堡垒186

1—2有趣的论战187

1—3万能钥匙188

第二节 在神圣的灵光之下189

2—1神圣的灵光189

2—2透过神圣的灵光190

第三节 冥冥之中192

3—1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192

3—2“法自君出”的巢臼195

第二章法律——一种刑罚手段197

第一节 两种“法”的观念199

1—1 西方法文化中法的概念199

1—2 中国法文化对法的认识200

第二节 法即是刑204

2—1刑起于兵204

2—2唯一的法律调整手段206

第三节“礼”与“刑”208

3—1“礼者禁于将然之前”208

3—2出于礼则入于刑210

3—3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211

第三章“治”与“乱”214

第一节 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观215

1—1正义、自由、效益215

1—2理性的致思途径2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观218

2—1 以秩序为最高的法律价值218

2—2求同意识220

3—1 历史的沉淀22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价值观222

3—2法律工具论223

3—3治乱世用重典224

3—4从重从快225

3—5以“秩序”为本的调解225

第四章法治=以法治国:一个公认的定式226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法治传统226

1—1 法家笔下的“法治”226

1—2西方的法治传统229

2—1希望的曙光235

第二节 走向法制的坎坷之路235

2—2人治投向现实的阴影237

2—3新的起点238

第三节 中国式的法治理论239

3—1辨“法治”与“法制”239

3—2对“法律至上”的批判240

3—3依法办事——法治的基本要求241

第一节 不同的动机产生了形式同一的权力结构模式243

1—1 不伦不类的钦定宪法243

第一章国家权力的一元结构243

第三篇宪 政243

1—2人民利益代表者的自信245

1—3对效率的重视“淹灭”了对权力滥用的担心247

1—4两种不同的一元权力结构249

第二节 柔性的权力制约250

2—1 不是“三权分立”的权力制约250

2—2 目标与现实的差异:最终主权者对国家权力执掌者的软约束252

2—3“主体自觉”的自我约束256

2—4柔性权力制约的逐步刚性化258

第三节 权力运行中的单向性261

3—1“老虎借猪”261

3—2无所不能的政府263

3—3宪法监督问题265

第二章社会利益的统一性268

第一节 社会利益一致是国家政策的基本出发点268

1—1不重视个体利益的文化传统268

1—2社会利益一致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269

2—1 正在完善中的公有制271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利益统一性的决定因素271

2—2其他经济成份是公有制的补充273

2—3社会利益一致的具体体现是按劳分配274

第三节 国家对社会利益调节的兼顾论275

3—1公共利益的神圣地位275

3—2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兼顾276

第三章大一统的国家结构278

第一节 大一统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278

1—1“大一统”的传统文化278

1—2大一统国家结构的现实基础280

2—1 单一制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是民族区域自治281

第二节 大一统国家结构不能回避的两个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281

2—2一国两制与大一统283

第四章义务重于权利的公民地位284

第一节 从身份到契约的演变的断裂284

1—1重身份的中国封建社会284

1—2身份关系的残存286

1—3打破身份关系的桎梏288

第二节 在公民基本权利上的现实主义290

2—1对公民基本权利起源的观念差异290

2—2公民基本权利的增减随形势而定292

2—3公民权利意识淡薄293

第三节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实现还有待努力295

3—1“官当”并未绝迹295

3—2权力等于一切296

第四节 令人忧虑的公民义务问题298

4—1义务也不明确298

4—2培养新的义务观念299

第四编刑 法301

第一章在圣教外衣笼罩下的严刑峻法301

第一节 刑法:传统道德的化身303

1—1亲属相犯304

1—2性的禁忌305

1—3亲属相隐307

第二节 利剑与天平310

2—1 在家制的故乡310

2—2刑法——暴力的象征310

2—3工具主义的刑法观312

2—4推行政策的工具313

2—5注释刑法学315

3—1 同害报复与诬告反坐317

第三节 刑罚观上的善恶报应论317

3—2复仇之风与私和之罪318

第四节 对重刑理论的再思考322

4—1 一个万古不变的评判模式322

4—2“严打”运动的理论前奏323

4—3倍受推崇的刑罚——死刑324

4—4 对重刑主义的忧虑328

4—5 梦想与现实329

第二章实现法治理想的艰难跋涉332

1—1 神秘的法律与公开的法律333

第一节 一个遥远的梦333

1—2商鞅的悲剧335

第二节 走向法治的屏障336

2—1 不平等的法律336

2—2引经断狱、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337

2—3原心论罪和客观归罪338

2—4“刑止一身”与“缘坐连坐”342

2—5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345

3—1“权大还是法大?”——一个反常的命题348

第三节 权与法的长期较量348

3—2常盛不衰的“官当”之风349

3—3缓刑的特权351

3—4倡廉肃贪的法律机制353

第三章 严峻的挑战与痛苦的抉择358

第一节 中国人从沉睡中醒来359

1—1妄自尊大的刑法观359

1—2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夜359

1—3“中体西用”360

1—4沈家本的慨叹361

1—5历史的教训363

第二节 古老的传统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365

2—1冲决纲常礼教的罗网366

2—2犯罪观和刑罚观的变革367

2—3跨越旧派和新派的鸿沟371

2—4抉择375

第五篇民 法379

第一章残缺的固有民法379

1—1没有独立位置的民法380

第一节 淹没在刑法中的民法380

1—2不发达的民法381

1—3观念与不应存在的民法381

第二节 立法中“民法规范”的角色383

2—1 民法规范的鉴别标准383

2—2中国古代“民法”的实际性质386

第三节 立法以外的“民法规范”389

3—1私和的发生原因389

3—2乡规民约的适用范围391

3—3 乡规民约的规范性质393

第二章典型范畴与制度396

第一节 礼与礼治397

1—1法之大分397

1—2礼对法的影响400

第二节 家族和家庭本位401

2—1历史由来401

2—2家族窒息了权利403

2—3追求“和谐”的代价406

2—4跛足的侵权责任412

3—1私人“所有权”产生了吗?414

第三节 财产实益的宗法分配414

3—2产品归属418

第三章近、现代民法文化的变革422

第一节 固有法的死亡423

1—1自身的危机423

1—2抑商的作用425

1—3列强入侵的催化427

2—1在近期目标的限制下429

2—2舶来的民法制度429

第二节 近、现代民法的发展429

2—3 几乎空白的新中国民法史(~1978年)432

第三节 现代民法观念同传统观念436

3—1 两种行为模式436

3—2中国现代民法文化的多元性441

3—3涵化的模型443

3—4观念的多层次447

第四章现代民法及其实现形态449

第一节 债:舶来的概念系统执行着传统的功能449

1—1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法449

1—2 责任法的首要目的仍在于制裁违法?454

第二节 所有权制度:抽象与具体各行其是458

2—1权利与地位458

2—2历史与理论461

2—3 各有所本的观念463

2—4集体所有权在哪里?465

2—5究竟什么是企业经营权467

第三节 主体论:在形而上学与实用主义之间摇摆471

3—1 现行民法中的民事主体471

3—2公民观念与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学473

3—3法人权利能力范围的限制与市场经济475

3—4“两户一伙”与家族本位遗风479

第六篇司法诉讼482

第一章倾斜的诉讼大厦482

第一节 执法殿堂的基石482

1—1 解决冲突的最终权威482

1—2不偏不倚的公正裁判485

1—3互不依附的居中裁判485

1—4分权理论下的司法独立487

2—1行政依附制493

第二节 沉重的桎梏493

2—2行政官吏制494

2—3 长官意志作用496

2—4出路在于专业化497

第二章难以溶合的双重司法目的499

第一节 不受制约的国家权益500

1—1追究严重犯罪的便利原则500

1—2国家财产的特殊保护原则503

1—3 民事诉讼中的国家干预原则505

2—1无处流的五女泪507

第二节 进退维艰的公民个人507

2—2难以实现的离婚权509

2—3扭曲的上诉制度510

2—4服不完的刑期511

第三节 “和谐”精神与诉讼制度的抗争514

3—1 刑不上大夫的司法诉讼514

3—2礼不下庶人的纪检追究515

3—3忽视“个体”的调解机制516

3—4倡导勇于兴诉的新文化519

第一章“国外”与“化外”523

第七篇域 外523

第一节 封建宗法观念和等级分封制度的延伸524

1—1古代中国人的国际观524

1—2华夷等级观念的制度化526

1—3华夷等级观念的法文化特征527

第二节 中国的领土问题以及领土观念的文化成因529

2—1 中国的领土问题529

2—2关于“领土”和“领土主权”的两种不同理解530

2—3主权与领土相分离的“普遍领土”观念534

2—4 中国人评价领土完整原则的价值尺度537

第二章“一国二制”:传统领土主权观念的变革540

第一节 现实的问题和现实的考虑540

1—1历史起点540

1—2变革中的观念541

第二节“一国两制”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542

2—1从“统治”到“财产”的观念运动542

2—2观念的框架结构543

后记546

1993《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晓枫主编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览(1989 PDF版)
中国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览
1989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水族文化研究( PDF版)
中国水族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PDF版)
中国文化研究
外国法律文献介绍与研究(1987 PDF版)
外国法律文献介绍与研究
1987
中国法律文化探究  情理法斗  中国人( PDF版)
中国法律文化探究 情理法斗 中国人
一潮阁
国际法律问题研究(1999 PDF版)
国际法律问题研究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1997 PDF版)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199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谶谣文化研究(1998 PDF版)
中国谶谣文化研究
1998 海口:海南出版社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999 PDF版)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99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问题研究(1937 PDF版)
中国文化问题研究
1937 商务印书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
1988 北京:春秋出版社
孙中山法律思想研究(1997 PDF版)
孙中山法律思想研究
1997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口法律制度研究(1995 PDF版)
中国人口法律制度研究
1995 北京:法律出版社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1991 PDF版)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外国法制史(1989 PDF版)
外国法制史
1989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