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改革经济学》
作者 | 李宗诚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22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10019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981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总导论1
序言1
一 问题的提出与本书的写作3
1 经济理论的跃迁:现代化与后现代化3
第一卷各章内容简介6
2 经济实践的跃迁:现代化与后现代化19
3 本书论题:经济模式的多层次双重转换35
4 本书核心:建立大协同的公民经济主体57
二 发展-改革经济学的科学基础--对本书第一卷的几点说明71
1 关于方法论基础71
2 关于动力学基础103
3 关于价值论基础120
4 关于新经济学基本原理137
1 关于经济运行主体148
三 发展-改革经济学的实践原理--对本书第二卷的几点说明148
2 关于经济运行载荷161
3 关于经济运行中介163
4 关于经济运行总体167
四 发展-改革经济学的技术方法--对本书第三卷的几点说明179
1 关于非平衡过程参数序列分析179
2 关于大协同经济计量分析189
3 关于大协同控制理论191
4 关于正则一奇异互摄动方法205
五 关于发展-改革经济学的进一步说明211
1 一般范畴、概念和术语211
2 研究对象、内容和特征226
引言241
第一章 全息协同学理论基础:定义、定理和方程241
第一卷 发展-改革经济学的科学基础241
第一部分 方法论基础241
(一)全息协同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44
(二)普遍的问题和特别的困难247
一 全息协同学理论基础:定义和定理253
1 广义协同集合、协同熵和概率测度的协同超熵产生253
2 两类边界条件和两类控制参量261
3 含扰动η1、ηn系统的大协同性及其定理267
4 平衡态/非平衡态大协同性及其定理282
二 全息协同动力系统:基本方程和定理292
1 全息协同动力学方程与分歧现象292
2 η-ζ分布、共致突变和临界点的分类302
3 全息协同分歧点定理、双重迭代和Fractal几何309
4 含大协同应变项的Volterra-Lotka模型318
1 组织/自组织大协同系统325
三 组织/自组织大协同理论基础325
2 大协同系统进化方程、支配原理和序参量方程①332
3 大协同理论在两个基本领域中的应用344
4 大协同经济计量分析的基础358
第二章 总体协同分析与设计方法论364
引言 研究对象:从系统、非系统到总体364
一 总体方法论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概念376
1 总体分析与设计的数学基础(A)376
2 总体分析与设计的数学基础(B)392
3 总体方法论的基本概念(A)404
4 总体方法论的基本概念(B)419
二 总体方法论的基本原理(Ⅰ)432
1 关于总体目标432
2 关于总体特征439
3 关于总体结构444
4 关于总体效能450
三 总体方法论的基本原理(Ⅱ)455
1 关于总体联系(机制)455
2 关于总体运行(机制)469
3 关于总体分析473
4 关于总体设计479
第三章 历史总体分析与设计基础484
引言484
一 历史过程的抽象分析基础508
1 由实践系统过程决定的个体存在508
2 由实践系统功效决定的个体价值518
3 个体历史过程及其二重导向525
4 人类历史过程及其二重导向534
1 实践系统过程及其双向社会化543
二 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基础543
2 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双向社会化551
3 经济系统过程及其双向社会化556
4 人类历史过程及其双向社会化564
三 历史过程的总体设计基础573
1 实践系统过程及其双向总体化573
2 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双向总体化584
3 经济系统过程及其双向总体化595
4 人类历史过程及其双向总体化607
第二部分 动力学基础625
第四章 经济动力学基础625
一 传统计划经济动力学基础625
1 传统计划经济力学、热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625
2 传统计划经济系统动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642
3 非平衡计划经济热力学方程和原理665
4 非平衡计划经济系统动力学方程680
二 传统市场经济动力学基础694
1 市场经济力学/热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694
2 市场经济系统动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703
3 非平衡市场经济热动力学方程和原理711
4 非平衡市场经济系统动力学方程720
三 大协同经济动力学基础730
1 大协同经济力学、热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730
2 大协同经济动力学基本方程和原理743
3 非平衡大协同经济热动力学方程(Ⅰ)760
4 非平衡大协同经济动力学方程767
第五章 经济发展结构动力的分析与设计776
一 传统计划经济发展结构动力的分析776
1 传统计划经济结构动力体系及其方程776
2 技术-行政动力荷载反应786
3 传统计划经济结构体系的随机反应795
4 传统计划经济结构演化的动力分析804
二 市场经济发展结构动力的分析808
1 市场经济结构动力体系及其方程808
2 “技术-预算”经济动力荷载的反应817
3 市场经济结构体系的随机反应824
4 市场经济结构演化的动力分析827
三 大协同经济发展结构动力的设计829
1 大协同经济结构动力体系及其方程829
2 技术-功效经济动力荷载的反应837
3 大协同经济结构体系的随机反应844
4 大协同经济结构演化的动力设计853
第六章 经济体制结构动力的分析与设计859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结构动力的分析859
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动力体系及其方程859
2 技术-行政经济动力荷载反应867
3 行政经济构形及其局势矢量动力学876
4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结构演化的动力分析888
二 传统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动力的分析894
1 市场经济体制动力体系及其方程894
2 技术-预算动力荷载反应898
3 市场经济构形、局势空间及其动力学900
4 传统市场经济体制结构演化的动力分析910
三 大协同经济体制结构动力的设计922
1 大协同经济体制动力体系及其方程922
2 技术-功效动力荷载反应928
3 大协同经济构形及其局势矢量动力学931
4 大协同经济体制结构演化的动力设计939
第三部分 价值论基础957
导言 系统功效价值论与发展-改革经济学957
Ⅰ 经济模式的双重转换与价值问题959
Ⅱ 系统要素的优化重组与价值问题966
Ⅲ 经济理论的研究困惑与价值问题973
Ⅳ 资源配置的优化选择与价值理论981
Ⅴ 经济运行的系统研究与价值理论992
Ⅵ 总体均衡的公平观念与价值理论1000
第七章 系统功效价值论1007
一 经济运行系统的一般功效与广义经济价值1007
1 经济运行系统的基本实践要素:主体与客体1007
2 经济运行系统的基本实践要素与广义商品1021
3 广义经济价值与经济运行系统的一般功效1031
4 广义经济价值量与经济运行系统的社会必要功效1045
二 经济运行系统的特殊功效与广义经济价值1065
1 生产子系统的功效与生产价值1065
2 消费子系统的功效与消费价值1080
3 交换子系统的功效与交换价值1094
4 分配子系统的功效与分配价值1107
三 关于系统功效的科学原理、评价技术和形式化价值理论1122
1 系统的性能、功效不守恒定律1122
2 经济运行系统功效的分析与评价1128
3 形式化经济价值理论(Ⅰ)1147
4 形式化经济价值理论(Ⅱ)1156
第八章 预算权力资本与行政权力资源理论1164
一 两类经济运行系统的非总体功效与广义经济价值1164
1 传统市场经济运行系统的非总体功效与经济价值1164
2 计划经济运行系统的非总体功效与经济价值1173
3 市场经济运行系统的社会必要功效与经济价值量1182
4 计划经济运行系统的社会必要功效与经济价值量1193
二 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与预算权力资本1204
1 市场经济的生产子系统与预算权力资本1204
2 市场经济的分配子系统与预算权力资本1215
3 市场经济的交换子系统与预算权力资本1224
4 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与预算权力资本1229
三 计划经济运行系统与行政权力资源1243
1 计划经济的生产子系统与行政权力资源1243
2 计划经济的分配子系统与行政权力资源1253
3 计划经济的交换子系统与行政权力资本1262
4 计划经济运行系统与行政权力资源1272
第九章 大协同功效价值论1282
一 大协同经济运行总体的一般功效与经济价值1282
1 大协同经济运行总体的基本实践要素:主体与客体1282
2 大协同经济运行体系的基本实践要素与广义商品1291
3 大协同经济价值与经济运行总体的一般功效1301
4 大协同经济价值量与经济运行总体的社会必要功效1315
1 生产子协同总体的功效与生产价值1329
二 大协同经济运行系统的特殊功效与经济价值1329
2 消费协同总体的功效与消费价值1340
3 交换协同总体的功效与交换价值1355
4 分配协同总体的功效与分配价值1368
三 关于大协同经济功效的分析、评价和形式化价值理论1381
1 大协同经济运行的协调分析1381
2 大协同经济运行系统功效的分析与评价1396
3 形式化总体经济价值理论(Ⅰ)1409
4 形式化大协同经济价值理论(Ⅱ)1422
第四部分 新经济学基本原理1437
第十章 传统计划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原理1437
一 传统计划经济的局部均衡分析1437
1 分配指标紧度与投入产出均衡1437
2 利用水平函数、计划均衡投入和计划者投入均衡1461
3 产量水平函数、计划均衡产出和计划者产出均衡1482
4 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标紧度和产量1501
二 计划经济的一般均衡分析1521
1 一般分配均衡与一般均衡体系1521
2 一般生产均衡与一般均衡体系1531
3 行政约束下投入产出动态分析1540
4 经济计量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1553
三 计划经济的非均衡分析1566
1 计划经济非均衡分析及其科学基础1566
2 计划模拟偏差与社会经济非均衡1580
3 行政利益冲突与计划经济非均衡1595
4 双重控制标准与计划经济非均衡1608
第十一章 传统市场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原理1621
一 市场经济的局部均衡分析1621
1 交换价格水平与供给需求均衡1621
2 商品效用函数、市场均衡需求和市场消费者均衡1635
3 商品生产函数、市场均衡供给和市场生产者均衡1647
4 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和产量1659
二 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分析1670
1 一般交换均衡与一般均衡体系1670
2 一般生产均衡与一般均衡体系1680
3 预算约束下需求供给动态分析1693
4 经济计量分析与需求供给分析1704
三 市场经济的非均衡分析1716
1 市场经济非均衡分析及其科学基础1716
2 市场自控偏差与社会经济非均衡1726
3 预算利益冲突与市场经济非均衡1735
4 双重控制标准与市场经济非均衡1748
一 大协同经济均衡的设计基础1760
1 大协同经济运行中介与正常调节信号1760
第十二章 大协同市场经济均衡与非均衡设计原理1760
2 大协同经济均衡设计的基础1771
3 民主权益函数与投资者总体均衡1790
4 集中权益函数与发行者总体均衡1808
二 大协同经济非均衡的设计基础1824
1 大协同经济运行中介与异常调节信号1824
2 大协同经济非均衡设计的基础1835
3 资源短缺下的大协同经济非均衡设计基础1844
4 需求不足下的大协同经济非均衡设计基础1855
三 大协同经济总协调的设计基础1866
1 经济均衡与非均衡总协调的历史基础1866
2 总体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大协调的静态设计原理1876
3 总体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大协调的动态设计原理1889
4 总体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大协调的预期作用理论1903
第一卷主要参考文献1913
1996《发展 改革经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宗诚著 1996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经济改革与发展 谈马胜利改革经验
- 198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经济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 1991年
-
- 流通改革与经济发展
- 199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 在改革中发展集体经济
- 1988 武汉:武汉出版社
-
- 横向经济联合和经济改革发展
- 1992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理论概要
- 1989 求实出版社
-
-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92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 匈牙利经济改革简介
- 198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畜牧业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88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92 济南:济南出版社
-
- 区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论
- 199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苏联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
- 199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
- 199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