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二、农民战争的爆发和资本主义萌芽5

三、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7

7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形式9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9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4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7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20

和主要矛盾20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0

主要矛盾22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22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动力及其对象28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31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31

一、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和义和团的反帝斗31

31

二、洋务运动34

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6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8

第二节 近代各种救国方案的破产42

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2

二、《筹洋刍议、《盛世危言》和《戊戌奏45

稿》45

三、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48

第三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51

教训51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51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5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58

一、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经济和思58

想状况5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58

二、20世纪初叶的国际环境6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6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及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68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68

二、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71

三、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74

7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其他革命阶级76

一、各革命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7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各民主党派78

三、党的革命统一战线82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8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8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91

基本经验91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4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94

转变是历史的必然94

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94

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初步建立9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97

四、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国?条件9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01

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101

设想101

二、苏联和东欧各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103

实践103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06

四、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其经验教训1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12

的实践11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12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14

三、社会主义社会在各国的实践1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6

第一节 社会王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特征126

一、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2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2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132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3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135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138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141

141

14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1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144

二、生产力标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灵魂147

三、正确处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149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153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演153

153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53

二、我国原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155

演变155

三、对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评价160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纲领和特164

164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质和任务164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纲领166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71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几种经济模式175

第三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75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7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83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183

度的基础183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183

二、公有制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及其危害186

三、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188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195

195

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195

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5

二、鼓励发展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形式200

第三节 多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趋205

205

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205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形成新格局208

三、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发展趋势210

第八章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213

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13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13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过程217

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220

有机地统一起来2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内在222

统一222

一、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22

二、实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客观要求2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调节体234

234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234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40

三、逐步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246

第九章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252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性质252

一、按劳分配的由来和它的客观必然性252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涵256

三、按劳分配的社会性质与作用258

第二节 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主要弊263

263

一、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形成263

二、我国原有分配体制的主要弊端266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新变化和270

新探索270

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275

为补充的客观依据275

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275

第三节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275

二、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构成与特278

278

三、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几种关284

284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290

必然性2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290

第十章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290

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92

三、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296

第二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格局302

一、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302

二、沿海开放城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06

三、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309

意义311

一、外向型经济的含义311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311

二、我国现阶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313

三、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315

第十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318

第一节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形成318

一、政治、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318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319

国家的政治体制319

三、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形成323

第二节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革329

现行政治体制329

一、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重大缺陷329

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革现332

行政治体制332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334

初步成就和基本经验337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337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33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341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344

第十二章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348

民主与法制建设348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348

一、国家的实质348

二、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350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352

专政352

第二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355

一、民主的涵义及其历史发展355

二、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357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360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64

一、法制的涵义及其历史发展364

二、社会主义法制和资本主义法制365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68

第四节 专政、民主、法制的关系371

一、专政和民主371

二、专政和法制373

三、民主和法制376

第十三章 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379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379

发展379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379

二、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统一战线的历史发381

381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383

一、统一战线的新阶段383

对象385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范围和385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性质和方针389

第三节 “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392

的伟大创造392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92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和特征394

三、“一国两制”方针的依据和伟大意义395

第四节 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399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399

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00

第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0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40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407

针和根本任务407

一、加强以共同理想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理408

想教育408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理想、道德、408

纪律建设408

二、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职412

业道德建设412

三、增强社会主义的纪律观念416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417

一、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417

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421

文化事业426

三、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426

第四节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427

精神文明427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427

义精神文明427

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实现观念的428

变革428

430

三、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需要有新的大发430

第十五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434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434

一、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34

二、科学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437

正确437

三、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439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443

一、用党的基本路线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443

443

二、实行集中领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445

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48

第三节 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抓好党风建设451

一、党要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451

二、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456

三、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459

后记463

1989《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世安主编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建设与基本问题(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建设与基本问题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解答(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解答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1994 PDF版)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
1994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习题集(1990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习题集
1990年06月第1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  专科版(1996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 专科版
1996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教学大纲(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教学大纲
1992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1985 PDF版)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
1985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1989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
198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1985 PDF版)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
198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政治多元化”评析(1991.11 PDF版)
“政治多元化”评析
1991.11 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简明教程(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简明教程
198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1988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新编(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新编
1993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