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阿尔卑斯 “地球首富之国”瑞士探秘》
作者 | 余熙 编者 |
---|---|
出版 |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64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54092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153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 伍修权1
第一章 踏出国门的轻喜剧1
第一节 使馆签证的奇遇2
A瑞士大使馆——“特护病人”的待遇4
B前苏联大使馆——无奈中的“后门”6
C德国大使馆——被“假洋鬼子” “涮了”8
序(瑞士) 彼得·迈耶10
D波兰大使馆——闪电式签证10
第二节 西伯利亚风13
A便宜得惊人的物价13
B哦,贝加尔湖14
C火车开了,我还在站台餐厅……18
D“国际倒爷”在行动20
第三节 发生在红场的故事25
A抢劫,在我数钱之时25
B巧遇皮尔·卡丹先生28
第四节 莫斯科河畔的随想35
A午夜,我坐进了警车35
B难忘的莫斯科大学的小伙子39
C“莫斯科情结”43
A“摸鼻子”的列车员49
第五节 不夜的圣彼得堡49
B白夜的圣彼得堡52
C冬宫,我心灵的圣殿56
第六节 西欧第一印象记68
A西柏林警察局的地图册68
B他朝我掏出锃亮的手枪73
第二章 苏黎世机场“永动仪”的启示77
第三章 大自然的灵魂80
第一节 初见“绿人”81
A绿毡铺就的国家82
B“微型森林”的魅力83
C没有鲜花,就没有瑞士85
第二节 谒拜阿尔卑斯山87
第三节 动物,人类的朋友93
A人类第一伙伴——牛94
B天鹅的憩园96
C“狗性难改”98
D古德莱根夫人的“恋猫情结”100
E史泰奥布利夫人的“龟趣”101
F钓鱼者少,喂鱼者多103
第四章 生活,总是微笑的105
第一节 谢谢您,大自然的琼浆106
第二节 走,登山去109
第三节 趣在游湖113
第四节 高山上的旅馆118
第五节 我的看病经历122
第六节 现发、体育运动及“赌博”126
A理发126
B体育运动128
C“赌博”131
第七节 宗教的精神弥漫四方133
第八节 墓地,也能赏心悦目145
第九节 愉快的家庭式聚会148
A令人沉醉的“中国餐”149
B“您爸爸认识溥仪吗?”152
C盛情难却的“烤全羊”晚宴155
D斤斗,翻越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157
第五章 爱心的伊甸园159
第一节 无处不在的礼貌161
第二节 真挚,人际关系的准则165
A为了拍好一张照片166
B悄悄塞给别人的小费168
C帮我发完信后的道歉170
D“润物细无声”和“大美不言”171
第三节 “因为我是瑞士公民”175
第四节 守法,也是爱国180
A公民投票参政的力量180
B主动的缴税和服兵役意识182
C车上有多少逃票的人184
D寄信勿需亲自贴邮票186
E我遇到一个受贿的税务官187
第六章 社会的多棱镜189
A商品的多样性和实用性190
第一节 商店,窥视社会的窗口190
B逛逛书店去198
C瑞士的“秀水街”202
D“柯普”和“米格罗”205
E日内瓦的“跳蚤市场”210
第二节 “吃”在瑞士214
A餐厅,昂贵的美食所在214
B在瑞士的“中国餐厅”216
C光怪陆离的面包食法219
D难忘那“烤肉”的滋味220
E奇特的奶酪,奇特的余味221
A令人惊异的准时225
第三节 无与伦比的便利——交通的象征225
B公民自觉的交通意识229
C无处不有的对人的尊重233
D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齿轨列车238
第四节 教育,政府的“第一投入”240
A“我们没有谁厌倦上学”240
B从弱智儿童到“反电视情绪”245
C没有围墙的大学教育251
第五节 多样化、个性化的建筑天地257
A石构城堡——古老历史的见证者257
B“巴西利加”遗迹260
C稳定、沉重的“罗马式”遗构261
D又见“哥特”,又见“哥特”263
E雍容而自豪的风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265
F意匠丰富多变的“巴洛克”267
G城市建筑的同一性和多样化268
H农舍——独特而魅力十足的小木屋272
I建筑的“眼睛”——饰物274
第六节 来自街道两侧的“镜头”280
第七节 灿烂阳光下的阴影290
A公园里的卖淫者291
B色情行业在瑞士292
C“Zǜrich ist Kaputt!”(“苏黎世毁灭了!”)294
D令人心寒的耳光声299
第七章 脚踏艺术的芳草地300
第一节 到处都舒展着“想象”的翅膀301
A前卫艺术无处不在302
B韦贝尔夫人与她的纸艺术展览307
C才华横溢的约克·莫勒特309
D画风洒脱明快的玛加丽塔·弗拉特316
第二节 罗丹、莫奈、毕加索和世界名画317
A久违了,罗丹318
B莫奈和他的《睡莲》319
C寻访华加索故居纪念馆321
D给人以力量的霍德勒323
第三节 无处不有的街头雕塑325
第四节 “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331
第五节 “疯狂博物馆”(“生艺术博物馆”)334
第六节 热衷于“收藏历史”的国家337
A比比皆是的历史博物馆338
B设于乡村的世界一流“鞋博物馆”342
第七节 音乐,生命之声345
A《纪念之歌》的随想345
B宗教音乐的征服力346
C众人参演的大型露天歌剧348
第八节 影视艺术的开放性351
A微型影院观片记351
B门庭寂寥的“性电影”影院352
C擅长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355
D深夜,恐怖的电视镜头357
第九节 惊险、滑稽、充实——瑞士杂技360
第八章 “中国,我们永远的朋友”364
A时刻不忘中国的尊严365
第一节 “希那奥赫(中国也是这样的)!”365
B大红宫灯、木架铜锣及中国餐366
第二节 相伴相随的“中国影子”370
A特意购置的中国瓷餐具370
B东方神秘文化的诱惑371
C我每餐被撑过量的“缘由”373
第三节 接受瑞士记者采访的故事375
A已过正午,不敢留记者吃饭375
B提问中的导引技巧378
C“应该多写写对中国友好的朋友”382
第九章 他们时刻在我身旁384
A三峡轮船上的邂逅385
第一节 彼得·迈耶先生385
B天衣无缝般的安排388
C首次成功的画展筹办人391
D飞吻,意外地飞自候机楼顶394
第二节 杜蒂·维利小姐397
A能干得惊人的日耳曼姑娘397
B倾尽竭力的热心人399
C综合优势集于一身401
第三节 容克·史泰奥布里先生403
A脸上写着两个大字——诚挚403
B力求道德尽臻完善的人406
A憾遗丽江408
第四节 韩素音女士408
B洛桑市的中国女主人411
C为了一位中国青年的画展414
D难忘的“派对”415
E博览会上遇“知音”416
F“跟着自己的感情走”419
G“想起总理,我就想哭……”421
H“像泥土一样绝不可少”的文森特422
跨越心灵的阿尔卑斯(代自跋)424
作者鸣谢436
(附录)瑞中部分报刊摘要446
1993《走向阿尔卑斯 “地球首富之国”瑞士探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余熙 1993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入地之门 地球探幽
- 1993 海口:海南出版社
-
- 阿尔卑斯的黑发
- 1994年09月第1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阿尔卑斯的冰河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阿尔卑斯山的沉思
- 1987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
- 地球三极探秘
- 1997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探索地球之谜
- 1985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阿尔斯兰之路
- 1982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 走出自卑
- 1988 工人出版社
-
- 走向华尔街
-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阿尔芒斯
- 1984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走向祭坛 外国首脑死亡之谜
- 199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阿尔卑斯的黑发
-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地球探秘
- 1993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