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哲学思想研究》

戴震哲学——十八世纪中国的一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体系1

序论1

(一)戴震哲学世界观的前提——自然科学思想与方法6

(二)“天道”——自然哲学18

“气”(阴阳五行)——宇宙实体论19

“化”——万物生成论22

“神”——作为动因的自然神论25

“器”——物类不变论29

“道”——机械的物质运动观32

(三)“性”——人类学、人性论问题33

人——“气禀气质”的自然人论35

“命”——自然的规定性38

“性”——“气类”的本质40

“才”——“性”之呈现为“体质”43

(四)“知”——认识论和真理论47

“理”——条理,客观真理,永恒真理48

“心”——“知”的物质基础54

“火光照物”——唯理论,身心平行论,理性直觉主义58

(五)“人道”——社会哲学65

“道”——人本主义的社会观65

“仁义”——旧范畴的新释义67

“?情”、“同欲”——新的伦理道德观69

“智”——启蒙主义78

(六)结语——一个近代性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体系80

戴震哲学著作年代考——兼论戴震哲学思想的演变90

概说90

(一)《法象论》93

(二)三篇《原善》、三卷《原善》、《读易系辞论性》、《读孟子论性》99

附:《大学补注》、《中庸补注》110

(三)《孟子私淑录》、《绪言》110

(四)《孟子字义疏证》118

附:《与某书》、《与彭进士允初书》、《丁酉正月与段玉裁书》118

(五)结语——戴震哲学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126

附录:关于戴震哲学与明末清初浙东学派渊源关系的一点考证128

乾嘉汉学与戴震的学术思想133

(一)作为哲学家的戴震和作为考据家的戴震133

(二)乾嘉经学领域中宋学与汉学的斗争137

一、经学史上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的矛盾138

二、反理学斗争之演化为汉学对宋学的斗争140

三、为什么不向自然科学发展?144

四、汉学的兴盛和转化146

(三)汉学中的惠派与戴派149

一、惠、戴两派的汉学共同性150

二、惠、戴二家在方法论上的分歧152

三、惠、戴在世界观方面的分歧157

(四)戴震派的“汉学”性格——考字义、辨名物161

一、所谓“由字通词,由词通道”161

二、关于考辨名物象数164

三、字义名物之学的局限性166

(五)汉学戴派的个性——“由故训以明义理”和“执义理而后能考核”168

一、“由故训以明义理”169

二、“理义存乎典章制度”171

三、“执义理而后能考核”173

四、“因物求则”的方法论177

五、 汉学戴派的评价183

(六)戴派汉学的蜕化185

后记188

1980《戴震哲学思想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茂著 198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满族哲学思想研究(1994 PDF版)
满族哲学思想研究
199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3 PDF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1983
中世哲学思想史研究(1942.06 PDF版)
中世哲学思想史研究
1942.06 岩波書店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1983.02 PDF版)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1983.02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1997 PDF版)
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研究
1997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1987 PDF版)
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
198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1984 PDF版)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
198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研究(1983 PDF版)
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研究
1983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戴震哲学新探(1997 PDF版)
戴震哲学新探
199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鲁迅哲学思想研究(1981 PDF版)
鲁迅哲学思想研究
1981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论戴震与章学诚  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1976 PDF版)
论戴震与章学诚 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
1976 北京:龙门书局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1983 PDF版)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198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3 PDF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1983 北京:北京出版社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4 PDF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1994 北京:新华出版社
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1999 PDF版)
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