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化学》求取 ⇩

上篇1

第一章 水、水的性质及其结构1

第一节 水的分布、循环和水中的杂质1

一、水的分布1

二、水的循环1

三、水中的杂技1

四、给水工程对水质的要求1

前言1

二、水的分子结构5

第二节 水的性质及其结构5

一、水的特性5

三、范德华引力与氢键6

第二章 水质化学处理基本概念8

第一节 酸碱中的反应8

一、酸碱质子理论8

二、酸碱电子理论11

三、碳酸平衡13

四、中和处理原理15

一、溶度积16

第二节 沉淀反应16

二、同离子效应17

三、溶解和沉淀18

四、化学沉淀法18

第三节 络合物19

一、络合物的构成19

二、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0

三、络合物的应用20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1

第四节 氧化还原反应21

二、氧化还原电位22

三、水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22

第三章 相平衡26

第一节 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26

第二节 液体的气化和气体的液化、临界状态29

第三节 水的相图、相律30

一、水的相图31

二、相律32

第四节 渗透压与唐南平衡33

一、渗透压与反渗透33

二、唐南平衡34

第五节 拉乌尔定律和稀溶液的依数性35

第六节 亨利定律37

第七节 二元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39

一、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39

二、理想溶液的温度-组成图42

三、杠杆规则43

四、二元理想溶液的蒸馏与精馏44

一、具有一般正偏差的物系46

二、具有一般负偏差的物系46

第八节 二元完全互溶实际溶液的气、液平衡46

三、具有最大正偏差的物系47

四、具有最大负偏差的物系49

第九节 二元部分互溶液体的相互溶解度图49

第十节 水-盐二元物系相图51

第十一节 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中的分配52

第四章 电化学56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法拉弟电解定律56

第二节 溶液的电导58

一、电导、比电导58

二、当量电导59

三、离子独立运动定律60

第三节 原电池电动势的产生62

第四节 电极电位65

第五节 几种电极69

一、氢电极69

二、甘汞电极69

三、玻璃电极(pH电极)70

四、离子选择性电极70

一、测定原理71

第六节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71

二、标准电池72

三、pH计73

四、其它应用73

第七节 电解74

一、分解电压75

二、超电压76

三、电解产物的析出顺序77

第五章 胶体化学80

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润湿81

一、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81

二、接触角和润湿84

第二节 吸附作用85

第三节 胶体溶液的性质89

一、光学性质89

二、运动性质90

三、电学性质91

第四节 憎液溶胶胶团的结构93

第五节 憎液溶胶的聚沉95

一、电解质的作用95

第六节 乳状液96

二、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96

三、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96

第七节 泡沫与浮选98

第八节 粗分散物系的沉降曲线及分布曲线99

一、沉降速度与颗粒半径99

二、沉降曲线100

三、分布曲线101

一、水质分析的任务104

二、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04

第一节 水质分析概述104

第六章 水质分析概论104

三、水质分析的方法105

四、水样的采集106

五、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107

第二节 定理分析的误差108

一、准确度108

二、精密度109

三、误差的种类及消除方法109

一、有效数字110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110

二、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111

第四节 水样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112

一、水样的物理性质112

二、浑浊度的测定112

三、水中固体的测定112

四、色度的测定113

五、电导率的测定114

第七章 容量分析115

第一节 容量分析概要115

一、容量分析的分类115

二、标准溶液115

三、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116

四、容量分析计算示例119

第二节 中和法120

一、中和反应120

二、盐类的水解122

三、酸碱指示剂126

四、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128

五、碱度及其测定134

六、酸度的测定137

第三节 络合滴定法138

一、氨羧络合剂与内络合物139

二、络合滴定的影响因素140

三、缓冲溶液141

四、络合滴定指示剂144

五、硬度及其测定146

六、硬度和碱度的关系147

第四节 容量沉淀法149

一、分级沉淀150

二、容量沉淀滴定原理及氯离子测定151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的方向152

第五节 氧化还原法152

二、氧化还原滴定154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156

四、氧化还原法分类157

第八章 比色分析164

第一节 比色分析法164

一、比色分析概述164

二、比色分析原理164

三、比色分析方法167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72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172

二、分光光度计173

三、挥发酚的测定174

第三节 仪器分析简介176

一、气相色谱分析法176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78

三、极谱分析法179

上篇附录182

上篇附录一 原子量表182

上篇附录二 常用试剂的分子量183

上篇附录五 电离常数184

上篇附录三 绝对含量单位及相对含量单位184

上篇附录四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184

上篇附录六 络离子的不稳定常数(K不)185

上篇附录七 标准电极电位(25℃)185

上篇附录八 水质分析结果的校正186

上篇附录九 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188

下篇189

第一章 绪论189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89

第二节 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189

二、结构方面的特点190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90

一、性质方面的特点190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简介191

一、结构与结构式191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要点192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93

一、开链化合物193

二、碳环化合物194

三、杂环化合物194

一、开链烃的定义、分类及通式196

第二章 烃196

第一节 开链烃的一般概念196

二、同系列和同系物197

第二节 饱和烃197

一、甲烷197

二、早烷及其同系物的结构198

三、共价键的属性200

四、烷烃的同分异构201

五、烷烃的命名203

六、烷烃的性质204

七、石油205

第三节 不饱和烃206

一、烯烃206

二、炔烃210

三、二烯烃212

第四节 芳香烃215

一、苯的结构215

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215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216

四、苯环的取代规律219

五、多环芳香烃223

六、致癌物225

第三章 烃的卤素衍生物232

第一节 卤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233

第二节 卤烃的性质234

一、取代反应234

第三节 个别卤烃236

一、三氯甲烷CHCl3(又)叫氯仿)236

三、与金属反应236

二、去卤化氢反应(消除反应)236

二、四氯甲烷CCl4(又叫四氯化碳)237

三、二氟二氯甲烷CF2Cl2(又叫氟里昂)237

四、三氯苯237

五、六氯化苯238

六、对,对 -二氯二苯基三氯甲基甲烷238

第四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241

第一节 醇和酚241

一、醇241

二、酚248

第二节 醛和酮255

一、醛和酮的异构现象和命名256

二、醛和酮的性质257

三、个别化合物262

第三节 羧酸和酯266

一、羧酸266

二、酯273

第五章 有机含硫化合物279

第一节 硫醇和硫醚279

一、硫醇279

二、硫醚280

第二节 磺酸281

一、芳香族磺酸的制备282

二、磺酸的性质283

三、个别化合物284

第六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87

第一节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287

一、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288

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288

第二节 胺290

一、胺类的一般概念290

三、个别化合物290

二、胺类的性质292

三、个别化合物294

第三节 腈297

一、一般概念297

二、腈类化合物的性质297

三、丙烯腈297

二、重氮化反应298

一、重氮和偶氮化合物298

第四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298

三、偶合反应299

第五节 物质的颜色和物质结构的关系300

第七章 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304

第一节 蛋白质304

一、氨基酸304

二、蛋白质307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311

一、单糖311

三、多糖317

二、二糖317

第八章 元素有机化合物321

第一节 有机磷化合物321

一、膦类化合物的制法和性质322

二、有机磷农药323

第二节 有机砷化合物326

第三节 有机汞化合物328

五、根据应用分类331

四、根据制备的基本反应分类331

三、根据对热的作用分类331

二、根据分子的结构分类331

一、根据来源分类331

第一节 一般概念331

第九章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31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332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332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333

第三节 个别高分子化合物334

一、聚氯乙烯334

二、工程塑料335

三、有机玻璃336

四、聚四氟乙烯337

一、一般概念338

第四节 离子交换剂338

二、离子交换树脂340

三、离子交换膜345

实验部分目录351

前言351

一、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351

二、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352

三、玻璃器皿的洗涤356

实验一 分配系数及平衡常数的测定357

四、实验内容357

实验二 电导率的测定359

实验三 胶体的性质360

实验四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362

实验五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64

实验六 浑浊度测定366

实验七 色度测定367

实验八 pH值测定368

实验九 碱度测定371

实验十 硬度测定372

实验十一 氯化物测定373

实验十二 耗氧量测定375

实验十三 化学需氧量测定376

实验十四 溶解氧测定377

实验十五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379

实验十六 氨氮的测定380

实验十七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382

实验十八 硝酸盐氮的测定383

实验十九 挥发酚的测定385

实验二十一 铁的测定387

实验二十 六价铬的测定387

实验二十二 脂肪烃的制备及其性质388

实验二十三 官能团的定性实验392

实验二十四 乙酸乙酯的制备397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录400

下篇附录401

附录(一)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和官能团401

附录(二) 杂环化合物系统名称402

附录(三) 开链烃及其衍生物的简单关系403

附录(四)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简单关系404

1979《给水排水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给水排水化学》编写组编 197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给水排水新技术(1988 PDF版)
给水排水新技术
198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营房给排水(1979 PDF版)
营房给排水
1979
村镇给水排水(1993 PDF版)
村镇给水排水
199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给水排水工程(1981 PDF版)
室内给水排水工程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操作自动化(1961 PDF版)
给水排水操作自动化
1961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水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1963 PDF版)
给水排水水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1963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物理化学  第2版(1997 PDF版)
给水排水物理化学 第2版
199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1983 PDF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198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铁路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1962 PDF版)
铁路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
1962 人民铁道出版社
城市给水排水(1982 PDF版)
城市给水排水
198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给水排水(1997 PDF版)
建筑给水排水
199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2册  室内给水排水(1986 PDF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2册 室内给水排水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英汉给水排水辞典(1989 PDF版)
英汉给水排水辞典
198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农村给排水(1989 PDF版)
农村给排水
1989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给水排水(1991 PDF版)
建筑给水排水
1991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