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2册 第2篇 中古史 上 秦汉三国史》求取 ⇩

插图:1

万里长城彩色图(一)1

万里长城图(二)(三)1

奏汉三国五百年历史要略总述1

第一章秦代大一统21

附:22

秦一统图22

秦世系总表23

秦皇统一後十五年大事表25

第一节秦代一统後的内政建革27

一、始建皇帝尊号27

二、改正朔、易服色27

三、废封建於全国置郡县28

29

郡县两级官制表29

乡官组织表29

秦统一後先後所置四十一郡表30

四、厘订中央官制,建立三权分立之政府33

34

秦代中央官制简表34

武功爵表36

五、统一文字、货币、与度量衡37

插图:38

秦半两钱38

秦阳陵虎符与秦量38

秦权及铭文38

秦诏版铭中之小篆39

秦传国玺中之虫书39

六、开辟交通与广修驰道39

第二节秦皇的开疆拓土40

一、秦皇的南征闽越、北逐匈奴、与建筑万里长城40

附:秦长城与後世长城比较图41

二、秦皇的巡行天下,立石颂功德41

插图:42

秦泰山刻石残字42

宋人摹刻之绎山碑文字44

附注释45

第二章秦帝国的崩溃47

第一节嬴秦暴政49

一、刑戮残酷49

二、奴役人民50

三、镇压反动与钳制思想51

第二节 秦始皇之死53

第三节暴秦之亡54

一、沙丘之变54

二、山东民变与六国复兴56

附:陈胜吴广起兵之初豪杰纷据形势图57

三、秦宫庭中的政变59

四、项氏叔侄与刘邦的起兵60

五、项羽钜鹿之战62

六、刘邦破关灭秦65

附:项羽北救赵刘邦西入秦之形势图66

附注释67

附录:近年有关秦代历史的重要考古发现69

第三章楚汉之争77

第一节项羽分封79

附:项羽分封十八王国表80

项羽分封诸王形势略图82

第二节刘项之战83

附:楚汉之战形势略图(一、二)89

附注释91

第四章西汉93

附:94

西汉盛时中国疆域本部图94

西汉疆域百零三郡国表95

西汉大事年表98

西汉帝系表109

第一节汉高祖的称帝建国与削平反侧110

附:汉高祖初封异姓七王国形势图110

长安城图112

第二节西汉初政113

一、汉初政风——萧规曹随114

二、宫庭政权之争116

三、文景之治117

四、吴楚七国之乱120

附:景帝初年诸王国形势图121

汉初群王封建演变表123

五、汉初之社会民生125

附注释126

第三节汉武帝的大时代129

一、汉武帝时代对外的大经略130

(一)北方对於匈奴的大战鬪131

(1)匈奴的强大131

(2)马邑之谋——汉与匈奴邦交的破裂133

(3)汉武帝与匈奴的大战鬪133

1.元光六年之战附图一134

2.元朔二年之战 附图二135

3.元朔五年之战 附图三136

4.元朔六年之战 附图四137

5.元狩二年之战 附图五、六138

6.元狩四年之战 附图七140

7.与匈奴之休战140

插图:139

霍去病墓139

墓前石马139

8.太初以後与匈奴战争之再起140

(4)苏武的出使匈奴142

附注释143

(二)西方对於西域的大经略143

附:汉断匈奴右臂政策图144

(1)西域的情况144

插图:张骞所穿越西域之沙漠地带145

古楼兰遗址145

附:西域诸国略表146

西汉盛时亚洲形势略图152

汉武帝时疆域扩张与对外用兵形势图152

(2)张骞凿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探险家153

(3)张骞再使西域154

(4)汉武帝征姑师楼兰155

(5)汉武帝结乌孙伐大宛155

(三)南方对於岭南的经略与通西南夷157

(1)东瓯与闽粤的收复158

(2)南越的征服159

(3)通西南夷160

1.西南夷的情况160

2.西南夷的发现160

3.西南夷的征服161

(四)东北方对於朝鲜的经略162

(1)朝鲜的情况162

(2)朝鲜的征服162

附注释163

二、汉武帝时代的内政164

(一)罢黜百家表彰儒术164

(二)建年号、改正朔、订历法166

(三)重用法吏,阴事申韩166

(四)扩大监察制度置十三州刺史167

(五)再削弱封建168

(六)行新经济政策168

(1)增加赋税169

1.口赋169

2.舟车税169

3.货物税169

(2)行新货币169

(3)国营专卖事业——盐、酒、铁的公卖169

(4)均输与平准170

(5)卖官爵170

三、汉武帝生活的荒淫面171

(一)纵游幸、营宫室与求神仙171

(二)巫蛊之祸172

附注释173

第四节西汉继武帝後完成对西北的大经略174

一、制服西域收降匈奴174

(一)汉宣帝时与匈奴的再战鬪175

附:汉宣帝联乌孙击匈奴形势图176

(二)汉置西域都护176

(三)呼韩邪单于之来降178

(四)甘延寿、陈汤诛郅支180

(五)匈奴归藩182

附:西汉与匈奴前後一百七十年战鬪关系表解182

匈奴自头曼至呼韩邪十四单于系统表183

二、西羌的平定184

(一)羌人的情况184

附:西汉时羌人形势图184

(二)赵充国之平羌185

附注释186

第五节西汉由极盛到衰亡188

一、西汉盛运的延长188

(一)霍光辅政189

(二)汉宣之治191

(三)元帝中衰193

二、西汉政权的转移——成、哀、平三朝与外戚王氏之当权194

附注释197

第五章 新莽197

新莽嘉量201

嘉量铭文202

新莽所造钱币203

新莽天凤元年簿书204

附:新莽十五年大事年表205

第一节王莽的篡汉206

一、王莽的为人206

二、王莽在称帝前的措施207

三、功德、符命、与禅让208

第二节王莽的讬古改制211

一、改制的内容211

(一)官制的改革212

(二)土地制度与奴婢制度的改革213

(三)经济制度的改革——六管、五均215

(四)币制的改革216

附:王莽币制表218

王莽钱币形式图221

二、改制的结果223

附:两节注释225

第三节新莽政权的崩溃226

附注释233

附:昆阳之战形势图234

第六章东汉235

附:东汉本部疆域区划图236

东汉疆域百零五郡国表237

东汉大事年表240

东汉帝系表255

第一节光武中兴255

一、南阳起义与拥立更始256

二、河北定难与光武称帝258

三、更始的覆亡与赤眉之乱259

四、光武的消灭群雄260

附:建武初年群雄割据表261

建武初年群雄割据形势图264

五、光武的对外经略265

(一)平西羌265

(二)征交阯265

(三)服南匈奴266

(四)怀抚西域267

(五)东夷来朝267

插图:汉委奴国王印267

六、光武的治术267

(一)保全功臣268

(二)爱护人民269

(三)崇尚节俭269

(四)奖励士节270

附注释271

第二节明章之治273

一、儒术的崇扬273

二、佛教的传播274

三、明章的政风274

第三节东汉对於西北方匈奴与西域的再经略275

附:东汉北伐匈奴与西北形势图276

自西汉呼韩邪单于归藩至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时,单于世系表277

一、再断匈奴右臂279

二、再伐北匈奴280

附:南匈奴单于世系表282

三、班超在西域的奋鬪284

(一)东汉初年西域的情况284

(二)班超的身世285

插图:班超像285

(三)班超的经略西域286

(1)服西域南道286

附:班超经略西域路缐图287

(2)镇抚疏勒288

(3)联乌孙与破莎车288

(4)西域的全面征服289

(5)西方交通的开拓289

(四)班超还国290

四、班超死後西域情况的变化291

附注释292

第四节东汉的衰乱——中枢政治的没落293

一、外戚与宦官的循环鬪争293

二、党锢之狱297

附注释301

第五节东汉的羌乱302

一、东汉的西羌情形302

(一)东羌302

(二)西羌303

(三)武都羌303

(四)广汉羌303

(五)蜀郡徼外羌303

(六)越嶲羌303

(七)河源以上羌303

(八)西域羌304

二、东汉历朝的羌乱306

(一)明章和时烧当之乱306

(二)安帝时滇零零昌之乱307

(三)顺帝时羌乱之再起309

(四)桓灵时之羌乱309

附:东汉一百六十年间羌乱表311

三、东汉羌乱的原因及其影响320

(一)原因320

(二)影响323

附注释323

附:东汉羌乱消长图表324

东汉羌乱形势图325

第六节东汉的覆亡326

一、汉灵帝时政治的糜烂326

二、民变——黄巾与群盗327

三、诛杀宦官329

四、董卓与李傕郭汜之乱330

五、东汉的结束(曹氏父子的篡汉)332

附注释333

附:东汉覆亡过程表解334

第七章三国——东汉的残局335

附:336

三国形势图336

三国时代大事年表337

三国帝系表343

第一节三国鼎峙的局面——时间与疆域344

一、三国的时间344

二、三国的疆域346

附:三国州郡略表346

三国纷争地带形势图350

第二节群雄割据与曹操统一中原及赤壁之战351

一、曹操的统一中原351

附:汉末建安初年群雄割据表353

建安初年群雄割据形势图355

二、赤壁之战357

附:赤壁之战形势图357

第三节赤壁战後的三国纷争359

一、刘备入蜀与荆州纠纷359

二、汉中的争夺战360

三、荆州之变360

附:关羽攻襄樊吕蒙袭江陵形势图361

四、刘备称帝与猇亭之战361

第四节曹操的治术与曹氏父子之篡汉362

第五节诸葛武侯的治蜀与蜀魏之亡366

一、诸葛武侯的治蜀联吴与伐魏366

(一)诸葛武侯的政治366

插图:诸葛武侯像367

今四川成都武侯祠二幅368

(二)诸葛武侯的南征与北伐369

附:南征南夷形势图370

北伐关中进军路缐图371

二、司马氏的擅权与蜀魏之亡372

第六节晋吴对抗与司马一统375

一、孙权与曹魏的对峙375

二、孙权的平定山越377

三、孙权以後吴魏间的战争378

四、晋吴的对抗与晋之统一379

附注释381

第八章两汉三国时代的政治制度383

第一节官制(行政制度)385

一、中央官制385

(一)两汉中央官制385

附:两汉中央官制简表386

(甲)三太的荣誉职389

(乙)三公与大司马大将军及两汉相权之转移389

1.丞相389

2.太尉391

3.御史大夫391

4.大司马392

5.大将军393

(丙)九卿职掌393

1.太常与太常博士393

2.光禄勋394

3.廷尉395

4.大司农395

5.少府395

(丁)尚书台396

(戊)内朝与外朝397

(己)廷议397

(庚)秩禄398

附:两汉秩禄表399

(辛)印绶400

(二)三国时代中央官制略述401

(1)上公401

(2)丞相、相国、与三公401

(3)大司马大将军401

(4)大将军以下诸将军402

(5)光禄大夫402

(6)九卿402

(7)侍中、常侍与给事黄门侍郎403

(8)御史台403

(9)尚书台403

(10)中书省403

(11)秘书监404

(12)封爵404

(13)品位404

二、地方官制404

(一)两汉地方官制404

(甲)地方行政制度405

(1)京畿地方405

附:京畿官制表405

(2)郡国406

附:郡国官制表406

〔说明〕406

(3)乡官408

附:地方行政系统简表409

(乙)地方监察制度409

州刺史409

司隶校尉411

(二)三国时代地方官制略述411

第二节兵制412

一、军队的编制412

(一)中央军412

附:汉中央南北军编制表413

西园八校尉表415

(二)地方军416

(三)边疆屯兵417

二、军队的徵调418

(一)兵役制度418

(1)役龄418

(2)卒更、践更与过更419

(3)番上419

(二)募兵与发罪谪419

(三)调发出征420

附注释421

第三节法制422

一、法典422

(一)汉代法典的类别422

(二)汉九章律423

(三)九章律外之律令比424

(四)春秋决狱424

(五)三国时之法典425

二、刑法426

(一)刑名426

(1)死刑426

(2)肉刑427

(3)体刑427

(二)西汉初之减刑运动与历朝用刑之宽严428

(三)三国时代的刑法429

三、法官(司法机构)430

附:司法机构简表431

附注释431

第四节教育432

一、中央高级教育与特殊教育433

(一)太常博士433

(二)太学与太学生433

(三)宫邸学435

(四)鸿都门学435

二、地方郡国学与闾里小学436

附注释436

第五节选举437

一、两汉六途出身437

(一)文学438

(二)徵辟439

(三)察举439

(1)贤良440

(2)孝廉440

(3)秀才异等441

(4)其他科目441

(5)东汉「四科取士」之说442

(四)策试442

(五)吏员443

(六)任荫443

二、魏之九品中正制444

附注释445

第六节赋税与币制(财经制度)446

一、两汉的赋税446

(一)田赋447

(二)人口税448

(1)算赋448

(2)口税448

(3)更赋448

(三)资产税449

(四)户税449

(五)一般工商税与杂税449

(1)车船税449

(2)工商税449

(3)其他杂税450

二、两汉的国营企业450

(一)盐、酒、铁的公卖450

(二)均输与平准451

三、三国时代的赋税452

(一)屯田452

(二)魏武所行之新租税制452

(三)榷盐铁452

四、两汉三国的币制452

附:两汉三国钱币图表453

附注释458

第九章 两汉三国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艺461

第一节文字、书籍、与文具463

一、文字463

(一)文字形体的衍变463

(二)文字的汇集和整理464

插图:秦汉以来中国文字形体的演变图例十一幅465

(三)文字的研究469

二、书籍470

(一)书籍的搜集、整理、与分类470

(二)汉代书籍的质料与装订472

附:汉简图474

三、文具474

(一)笔墨砚474

(二)书刀475

(三)封泥475

附插图:居延发现之汉笔及汉印玺、封泥等476

(四)印玺477

附注释477

附录:近世在中国西北地方所发现的汉简478

第二节经学480

一、两汉经学480

(一)表彰儒术与置五经博士480

附:两汉五经博士简表482

(甲)诗经485

(乙)书经485

(丙)易经486

(丁)礼经487

(戊)春秋经488

(二)经古今文之争489

插图:近世发现之熹平石经残片图491

二、三国时代曹魏的经学492

(一)五经博士的更易492

(二)王氏之学492

(三)正始石经493

插图:正始三体石经残石493

附注释493

第三节 一般学术思想概况496

一、两汉学术思想以儒术为中心497

二、汉初的黄老思想497

三、与儒术相掺揉的阴阳五行之说498

四、董仲舒的天人之说499

五、讖纬501

六、王充的论衡503

七、三国曹魏时学术思想的转变503

附注释504

第四节文学与史学505

一、两汉三国时代的文学概况506

(一)秦汉文学的渊源——先秦文学506

(二)秦汉的散文507

(三)两汉的询文508

(1)辞赋508

(2)诗歌509

(四)两汉三国时代的文学家511

二、两汉时代的史学名著512

(一)司马迁的史记512

(二)班固的汉书513

(三)荀悦的汉纪513

(四)东观汉记513

附注释514

附录:两汉诗歌举例514

第五节艺术522

一、乐舞523

二、绘画525

(一)壁画与石刻画525

插图:画象砖525

武梁祠石刻526

(二)缣帛画527

(三)器物雕刻画527

(四)彩色陶画与砖画527

插图:砖画图三幅528

(五)漆画529

插图:汉狩猎施潦盒529

三、工艺529

(一)建筑530

(二)雕刻冶铸530

(三)织染工艺531

附注释532

插图:规矩四神镜,连弧纹镜532

长生镜(彩色)532

东汉织锦(彩色)532

西汉彩绘陶壶(彩色)532

汉·玉荷叶洗(彩色)532

汉·王辟邪(彩色)532

第六节科学533

一、天文历法533

(一)天文533

插图:候风地动仪断面图534

(二)历法536

二、数学537

三、医学538

四、科技539

(一)机械539

(二)造纸术540

(三)瓷器540

(四)丝织工艺540

(五)防腐法540

附注释541

附录:近世在汉墓中所发现之珍贵资料542

附插图十帧546

本章综合结论546

第十章两汉三国时代的社会民生547

第一节国计民生概况549

一、两汉到三国时代国家经济的盛衰549

附:从两汉到三国之末全国户口增减略表551

二、农商生计552

(一)农人552

(二)商人553

三、官吏生计554

四、贵族豪门556

五、奴婢560

附注释562

第二节两汉士风563

一、汉初士风563

二、东汉士风564

附注释565

第三节宗教信仰569

一、道教569

(一)道教的渊源569

(二)道教的建立570

二、佛教571

附注释573

第四节一般风俗习尚574

一、衣食住行574

(一)服饰574

(二)饮食576

(三)住行577

二、婚姻579

三、死丧580

四、祭祀582

五、节令习俗583

附录 本篇主要参考书目585

1987《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2册 第2篇 中古史 上 秦汉三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致平著 1987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绘画本中国通史  第2卷  秦汉(1991 PDF版)
绘画本中国通史 第2卷 秦汉
1991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三编  第一册(1965.12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三编 第一册
1965.12 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2册( PDF版)
中国通史 第2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华通史  第2册(1934 PDF版)
中华通史 第2册
193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纲  第2卷  秦汉史(1947 PDF版)
中国史纲 第2卷 秦汉史
1947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教史  修订本  第2卷(1996 PDF版)
中国道教史 修订本 第2卷
199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绘画本中国通史  修订本  第2卷  秦汉(1996 PDF版)
绘画本中国通史 修订本 第2卷 秦汉
1996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2册(1994 PDF版)
中国通史 第2册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1、2册(1965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1、2册
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第2分册  秦汉史(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 第2分册 秦汉史
1980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2册(1978 PDF版)
中国通史 第2册
1978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2册(1949 PDF版)
中国通史 第2册
1949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华通史  第2卷  秦汉三国史(1996 PDF版)
中华通史 第2卷 秦汉三国史
1996 广州:花城出版社
中国通史  秦汉史(1980 PDF版)
中国通史 秦汉史
1980 长桥出版社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2册(1965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 第3编 第2册
1965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