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求取 ⇩

第一章 “文”在先秦的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奠定1

一 “文”及其文学意义概说1

二 “文”与“道”7

三 诸子著述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进步10

四 文字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13

五 “文人”、“文章”和“文学”16

六 “立言”在士人生命价值中的地位20

第二章 汉帝国文学的建立和士人政治、思想统一的文学意义23

一 秦朝不文23

二 汉初诸侯藩国文学兴盛25

三 诸侯——游士时代的终结27

四 大一统帝国文化品貌的初步显现31

五 儒学成为社会的意识形态38

六 赋之为一代文学的现实42

七 赋的内在矛盾48

八 渐次为经术所笼罩的西汉后期士人的文化观念53

九 东汉社会的进一步儒学化及大赋艺术价值的衰退58

第三章 述作意识与文史哲的分离67

一 创作的发生与时代和个人遭际67

二 《春秋》在汉人文化创造中的崇高地位70

三 司马迁《史记》之成一家言75

四 “述”、“作”资格的下放78

五 子史的日益专门化及由之而来的与文学的分离85

第四章 “以声为用”的式微和雅俗意识的对立92

一 乐府的设置与雅乐之衰92

二 士大夫视乐府民歌为郑卫之音96

三 乐教的破产98

四 新音乐在东汉士人中流行101

五 文学由音声向文字转化105

六 “雅”、“俗”的早期意义110

七 战国诸子开始轻诋“俗”113

八 “雅”、“俗”在汉代的继续演化和对立119

九 “雅”在文化观念中的体现128

第五章 王充对“文人”及其写作活动具有时代开创性的认识136

一 “文”的宽泛意义向书面表达的归结136

二 “文人”的成立及对其地位的推尊139

三 “文章”的概念146

文章著作的功用和责任151

五 “文人”写作的价值157

第六章 东汉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进步166

一 文人的涌现和作品的增多166

二 经学的衰落172

三 学术风气的转变177

四 才艺与经术187

五 汉末文人多才情196

第七章 东汉后期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士人精神的新趋向200

一 西汉文人对道家的汲取200

二 老庄在东汉渐盛及其对文人事业的重要影响206

三 不仕之士的生命安顿方式217

四 士阶层内部交流的增盛225

五 对人的更为内在的认识理论229

六 谈论是一种重要的才能232

七 人伦鉴识和评议及其美学意义235

八 汉末社会风气的放逸240

九 文人个性和精神的张扬246

第八章 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252

一 诗歌精神的复苏252

二 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和风气259

三 文学地位和价值的新认识265

四 曹丕的“文人”、“文章”观念270

结语277

后记286

主要参考书目287

1997《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迎春著 1997 北京:东方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文学观念的新变(1987 PDF版)
文学观念的新变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文化教学  实践的观念  英文( PDF版)
文化教学 实践的观念 英文
现代科学与人文大观  文学漫步( PDF版)
现代科学与人文大观 文学漫步
人类文明的演进  下( PDF版)
人类文明的演进 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科学发现观的演进(1998 PDF版)
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1998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1992 PDF版)
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
1992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1942 PDF版)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
194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文艺的观念世界(1988 PDF版)
文艺的观念世界
1988 广州:花城出版社
社会现代化与观念的演进(1983 PDF版)
社会现代化与观念的演进
198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952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952 北京:人民出版社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1991 PDF版)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1988 PDF版)
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1992 PDF版)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
199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天文与人文  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1988 PDF版)
天文与人文 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1991 PDF版)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