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作者 | 于迎春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东方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90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600819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423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文”在先秦的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奠定1
一 “文”及其文学意义概说1
二 “文”与“道”7
三 诸子著述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进步10
四 文字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13
五 “文人”、“文章”和“文学”16
六 “立言”在士人生命价值中的地位20
第二章 汉帝国文学的建立和士人政治、思想统一的文学意义23
一 秦朝不文23
二 汉初诸侯藩国文学兴盛25
三 诸侯——游士时代的终结27
四 大一统帝国文化品貌的初步显现31
五 儒学成为社会的意识形态38
六 赋之为一代文学的现实42
七 赋的内在矛盾48
八 渐次为经术所笼罩的西汉后期士人的文化观念53
九 东汉社会的进一步儒学化及大赋艺术价值的衰退58
第三章 述作意识与文史哲的分离67
一 创作的发生与时代和个人遭际67
二 《春秋》在汉人文化创造中的崇高地位70
三 司马迁《史记》之成一家言75
四 “述”、“作”资格的下放78
五 子史的日益专门化及由之而来的与文学的分离85
第四章 “以声为用”的式微和雅俗意识的对立92
一 乐府的设置与雅乐之衰92
二 士大夫视乐府民歌为郑卫之音96
三 乐教的破产98
四 新音乐在东汉士人中流行101
五 文学由音声向文字转化105
六 “雅”、“俗”的早期意义110
七 战国诸子开始轻诋“俗”113
八 “雅”、“俗”在汉代的继续演化和对立119
九 “雅”在文化观念中的体现128
第五章 王充对“文人”及其写作活动具有时代开创性的认识136
一 “文”的宽泛意义向书面表达的归结136
二 “文人”的成立及对其地位的推尊139
三 “文章”的概念146
四文章著作的功用和责任151
五 “文人”写作的价值157
第六章 东汉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进步166
一 文人的涌现和作品的增多166
二 经学的衰落172
三 学术风气的转变177
四 才艺与经术187
五 汉末文人多才情196
第七章 东汉后期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士人精神的新趋向200
一 西汉文人对道家的汲取200
二 老庄在东汉渐盛及其对文人事业的重要影响206
三 不仕之士的生命安顿方式217
四 士阶层内部交流的增盛225
五 对人的更为内在的认识理论229
六 谈论是一种重要的才能232
七 人伦鉴识和评议及其美学意义235
八 汉末社会风气的放逸240
九 文人个性和精神的张扬246
第八章 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252
一 诗歌精神的复苏252
二 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和风气259
三 文学地位和价值的新认识265
四 曹丕的“文人”、“文章”观念270
结语277
后记286
主要参考书目287
1997《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迎春著 1997 北京:东方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学观念的新变
-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人类文明的演进 下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1998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
- 1992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
- 194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文艺的观念世界
- 1988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社会现代化与观念的演进
- 198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1952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
- 199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天文与人文 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
-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