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新论》求取 ⇩

导论1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1

第二节 艺术哲学2

第三节 艺术评论4

第四节 艺术史家7

第五节 艺术真品的价值7

第六节 审美“消费者”9

第七节 美学与心理实验室10

第二节 艺术并非是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12

第一节 艺术并非是事物的一种特性,而是人类的一项活动12

第一章 艺术与美的创造12

第三节 许多艺术品是丑的13

第四节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创造美,而在于客观地表现自我14

第五节 有目的地创造美并非就是艺术15

第六节 艺术品是永存的,而美则是变化的15

第二章 艺术即情感语言17

第一节 佛隆视情感表现为艺术的本质17

第二节 托尔斯泰视传达情感为艺术的本质19

第三节 何为语言?评杜威教授的观点20

第四节 语言本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表现26

第五节 艺术即情感语言,其本质在于表现28

第六节 佛隆与托尔斯泰所用的表现一词的歧义性30

第三章 评克罗齐的《美学》33

第一节 读克罗齐的《美学》时务必谨慎33

第二节 克罗齐所谓的“表现”与该词的通常涵义相悖34

第三节 克罗齐关于“表现”与“直觉”之理论关系的学说含糊不清38

第四节 克罗齐对“表现”与“直觉”之间的心理关系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40

第五节 克罗齐关于物理艺术作品之本质的观点亦非正确41

第六节 克罗齐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是荒谬的42

第一节 帕克教授关于艺术即一种愿望的想象性表现之说的轮廓44

第四章 艺术与弗洛伊德的愿望44

第二节 评想象乃艺术之本质的传统观念46

第三节 艺术不一定要摹仿现实48

第四节 不能说艺术旨在满足一种愿望50

第五节 帕克教授在陈述艺术是一种愿望之表现的论点时粗心大意,他在自己的引语中又将艺术说成是情感的表现52

第六节 帕克教授指出,唯情主义艺术论不应忽视表现的澄清功能53

第七节 从唯情论角度看表现之澄清功能的本质与机制53

第五章 艺术即摹仿,即吸引手段57

第一节 柏拉图的艺术即摹仿说57

第二节 柏拉图的灵感艺术观58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与摹仿冲动59

第四节 艺术效用与达尔文学说61

第五节 马歇尔的艺术即吸引手段说63

第六章 工具主义艺术论67

第一节 杜威教授的艺术观概略67

第二节 工具主义生活理想的奇异性68

第三节 审美感知不一定涉及意义70

第四节 艺术生产不一定涉及意义72

第五节 艺术即情感表现的观点并不意味着题材无关紧要72

第六节 情感并非是对客观情境的反应73

第七章 艺术之游戏说76

第一节 席勒的观点76

第二节 斯宾塞的观点77

第三节 评斯宾塞的观点78

第四节 卡尔·格鲁斯的观点82

第五节 游戏具有自身目的,工作具有外在目的,艺术则具有内在目的84

第八章 何为艺术?88

第一节 一般艺术、内在目的艺术与审美艺术88

第二节 “外化”的意图90

第三节 在何种意义上外化是有意识的91

第四节 修正尝试性外化的产物与最初外化的自我93

第五节 外化使两种事物成为可能93

第六节 在何种意义上隐含目的可与内在目的艺术创造并存94

第七节 意义艺术95

第八节 意志艺术96

第九节 审美艺术98

第十节 对感性艺术的界定使感性艺术有别于非艺术的表现实例,同时还有别于技巧性工作100

第十一节 意义或思想表现并非感性艺术的组成部分101

第十二节 一件艺术精品最终外化的情感往往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逐步发展而成的102

第十三节 解释艺术与自体艺术;纯粹艺术与装饰或应用艺术104

第十四节 艺术门类一览表106

第九章 审美态度107

第一节 接受态度、效应态度与判断态度107

第二节 艺术创造属于内在目的性生活的效应方面,但也属于其判断方面(即批评)与接受方面(即观照)108

第三节 审美观照是对情感的内在目的性接受108

第四节 有关审美观照的一些经验主义描述109

第五节 评以上描述所用的术语111

第六节 审美观照是凭借感受力的“留神倾听”112

第七节 审美观照并非注意,但以注意为其先决条件112

第九节 审美观照不是一种奇异神秘的状态,而是一种普通常见的状态114

第八节 审美观照具有内在目的性114

第十节 有益于审美观照的条件116

第十一节 兰菲尔德教授论审美态度118

第十二节 移情作用并非审美观照,而是感知客体之活动与经历的过程119

第十章 移情与近情的知觉过程121

第一节 移情作用121

第二节 移情作用是将物解释成戏剧性动因或受因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作用过程,与审美观照和同情感相互有别121

第三节 形象感知过程并非移情作用123

第四节 形象会引起移情,会被解释成戏剧性动因或受因124

第五节 色彩与形象可审美地加以观照,但色彩不会引起移情作用125

第六节 浮龙·李对移情作用的阐述126

第七节 浮龙·李反对把内摹仿作为移情作用的先决条件,认为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127

第八节 雕像所引起的移情作用与山岳所引起的移情作用之间的差异128

第九节 移情说的本质特征129

第十节 近情感知过程135

第十一章 引情作用、外化过程与审美客体139

第一节 引情作用或审美“阅读”139

第二节 审美客体的情感意义140

第三节 引情作用一词的贴切性141

第四节 审美客体系观照注意的内容本身142

第五节 审美客体与审美感受之间并无因果关系143

第六节 审美客体是审美感受之自然的、直接的与独特的符号145

第七节 特定事物之情感意义的起源148

第八节 桑塔耶纳的“表现”说149

第九节 桑塔耶纳的用语与此处用语的关系150

第十二章 审美感受152

第一节 审美感受是观照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感受152

第二节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感受特性均可取得审美的地位152

第三节 审美感受条件的本质154

第四节 “感受”并非意味着快感与不快感155

第五节 人类所体验到的感受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仅有爱、怨、怒等少数感受冠有名称157

第六节 审美感受有别于感觉160

第七节 审美感受 激情与艺术感受或灵感161

第十三章 审美客体163

第一节 审美客体包括内容和形式163

第二节 审美客体乃戏剧性实体与图案164

第三节 图案中的形式与内容165

第四节 把艺术作品分为图案与再现两类是思想混乱所致166

第五节 戏剧性实体中的形式与内容167

第六节 绘画被解释为实际呈现的二维图案169

第七节 绘画被解释为再现性三维图案170

第八节 绘画被解释为再现的戏剧性实体171

第九节 戏剧性与图案双方难以完全分融172

第十节 评现代艺术中的图案与戏剧性实体的再现173

第十一节 绘画与插图177

第十二节 再现--通过必然联想与偶然联想179

第十三节 任何一种实体皆可视为审美客体180

第十四节 有关艺术形式的知识与审美欣赏181

第一节 审美评价187

第十四章 审美价值187

第二节 美与丑作为包容性与特殊性审美评价范畴188

第三节 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189

第四节 审美快感的“非功利性”189

第五节 生理快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范畴190

第六节 狭义的美192

第七节 秀丽196

第八节 优雅197

第九节 狭义上的丑197

第十节 崇高198

第十一节 悲剧200

第十二节 喜剧204

第十五章 评论准则214

第一节 评论是(1)判断,(2)有价值的,(3)间接或直接的,(4)错误难免或一贯正确的214

第二节 审美客体的评论准则215

第三节 成功的自我表现作为评论准则216

第四节 创造者在艺术作品上的签名217

第五节 观众在艺术作品上的签名218

第六节 将艺术家的感受传达给他人的能力219

第八节 鉴赏家222

第七节 对审美客体的判断反映出这位判断者的情况222

第九节 美作为准则226

第十节 美对个体观察者来说是相对的227

第十一节 我们为何具有一种反思的自然倾向228

第十二节 美不能靠诉诸舆论的方法,或“时间检验”的方法,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体验到美的那种人来证实230

第十三节 美不能靠诉诸技术原理或准则的方法来证实231

第十四节 美与再现的准确性235

第十五节 从伦理学角度来评论审美客体237

第十六节 美学中的自由主义241

附录“有意味的形式”244

1988《艺术哲学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杜卡斯(Ducasse,C.J.)著;王柯平译 1988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艺术哲学(1963 PDF版)
艺术哲学
196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艺术哲学( PDF版)
艺术哲学
新艺术论(1930 PDF版)
新艺术论
1930
新艺术论(1950 PDF版)
新艺术论
1950
艺术哲学( PDF版)
艺术哲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场调查的理论与实践(1986 PDF版)
市场调查的理论与实践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艺术与哲学(1996 PDF版)
艺术与哲学
1996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艺术论(1943 PDF版)
新艺术论
194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艺术哲学(1986 PDF版)
艺术哲学
198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艺术哲学(1998 PDF版)
艺术哲学
1998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美学  艺术哲学引论(1998 PDF版)
美学 艺术哲学引论
1998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教学艺术新论(1995 PDF版)
教学艺术新论
1995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艺术哲学(1994 PDF版)
艺术哲学
1994 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美学新解  现代艺术哲学(1987 PDF版)
美学新解 现代艺术哲学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艺术哲学(1996 PDF版)
艺术哲学
199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