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
作者 | 周振华主编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5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802434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2104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0 导论:跨世纪的中国地区发展1
0.1 改革开放大进程背景下的地区发展2
0.2 改革分权化与地方政府行为方式3
0.3 分权化中的地方经济:新的含义4
0.4 地区发展中的竞争与保护7
0.5 地区发展问题尖锐化:背景与根源10
0.6 深化改革开放与地区发展15
0.7 地区发展政策导向18
1 地区发展的体制背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1
1.1 传统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22
1.1--1 非均衡的中央--地方关系:多级计划结构与多级财产结构22
1.1--2 改革前中央-地方关系的演进:1949--1976年24
1.2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游戏规则”的问题27
1.2--1 1976年的改革27
1.2--2 30年代的改革28
1.2--3 控制问题30
1.2--4 地区差别33
1.3 地方权利增大与地区发展38
1.3--1 地方分权下的金融体制改革38
1.3--2 分权化下的地区发展42
1.4 降低中央--地方关系的改革成本45
2 地方政府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及行为方式51
2.1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2
2.1--1 地方政府主政地区经济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52
2.1--2 地方政府的经济计划与发展目标53
2.1--3 地区经济发展与“诸侯经济”现象56
2.2 地方政府行为与宏观经济调控60
2.2--1 中央政府权力再集中:新的财政与金融调控政策60
2.2--2 地方政府行为和反宏观调控的手段63
2.2--3 地方政府反宏观调控的机理分析66
2.3 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关系的再调整69
2.3--1 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69
2.3--2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的进展和主要特点72
2.3--3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再调整76
2.4--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82
2.4 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与地方政府行为优化82
2.4--2 促进都市圈和城市带建设,优化地方政府行为86
3 地区经济增长结构与生产力布局89
3.1 地区经济实力变化与经济增长比较91
3.2 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变动95
3.2--1 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95
3.2--2 地区产业结构变动100
3.3 地区生产力布局构造108
3.3--1 沿海发展为主轴110
3.3--2 长江流域为重点115
3.3--3 沿边开放为突破118
3.3--4 深化黄河上中游优势资源开发119
3.3--5 加速西南重化工业带建设121
4 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省际贸易格局及政策倾向123
4.1 背景分析:各省的工业化进程124
4.1--1 工业总产值的地区构成124
4.1--2 工业结构的类型126
4.1--3 代表性工业产品的生产扩散127
4.2--1 传统贸易体制与过渡性体制129
4.2 贸易体制和省际贸易程式的转变129
4.2--2 省际贸易程式的转变130
4.3 省际贸易的数量方面:增长率、依存度和结构转变131
4.3--1 长期增长率131
4.3--2 贸易依存度135
4.3--3 贸易结构的类型和省际分工的阶梯137
4.3--4 不同性质贸易的组合及其转变:上海和天津案例140
4.4--1 贸易政策的选择机制143
4.4 地方政府的贸易政策143
4.4--2 贸易政策倾向的演变144
5 地区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市场封锁146
5.1 地区间市场封锁:背景、类型及生成机制147
5.1--1 地区经济格局变化与利益主体的形成147
5.1--2 限制流入与流出:市场封锁的类型划分149
5.1--3 市场封锁的生成机制152
5.2--1 农产品市场封锁的类型分析158
5.2 地区间市场封锁的实证分析158
5.2--2 工业品市场封锁的类型分析164
5.2--3 小结:市场封锁性质的综合判定169
5.3 市场封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170
5.3--1 对地区经济影响中的“保护”作用170
5.3--2 市场封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173
5.4 从封锁到开放:若干对策探讨177
5.4--1 打破市场封锁的政策运用177
5.4--2 促进市场发育的重点180
6 地区发展差距、货币关系和区域金融182
6.1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走向制度的内聚183
6.1--1 “趋同”与“内聚”183
6.1--2 从“趋同”到“内聚”:在货币制度上的表现184
6.2 体制与区域化的关系185
6.2--1 体制转换之前的中央集中体制与区域的关系185
6.2--2 体制转换中的区域经济强化186
6.3 两难的困境:地区发展差异之下的统一货币问题188
6.4 最适度货币区域与区域货币政策190
6.5 地区发展差距与区域金融192
7 地区间收入分配变动、冲突与协调195
7.1 地区间收入分配变动的实证分析196
7.1--1 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轨迹196
7.1--2 差距拉大过程中的主要特征198
7.1--3 区域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若干成因201
7.2 地区收入水平差距拉大的双重效应203
7.2--1 收入差别拉大的积极效应204
7.2--2 逐渐显露的负面影响207
7.3 差距协调:战略与思路210
7.3--1 收入差距协调的基本原则210
7.3--2 防止差距持续过快拉大的主要对策213
8 地区非均衡发展中的劳动力流动:“民工潮”现象分析217
8.1 地区发展中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因素218
8.1--1 传统体制对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制约218
8.1--2 改革以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评估221
8.2--1 “民工潮”兴起的动因224
8.2 “民工潮”的兴起与地区发展224
8.2--2 “民工潮”带来的地区发展互动关系227
8.3 完善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对策231
8.3--1 对“民工潮”的几点思考231
8.3--2 完善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对策235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区经济发展238
9.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39
9.1--1 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经济学涵义239
9.1--2 农村劳动力过剩现状242
9.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245
9.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意义247
9.2--1 对流入地区的影响247
9.2--2 对流出地区的影响249
9.2--3 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252
9.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254
9.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消极影响问题254
9.3--2 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问题255
9.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序流动问题257
9.3--4 乡镇企业分散布局造成的问题258
9.4 展望和建议259
10 地区发展前景与地区发展政策267
10.1 地区发展基本态势268
10.1--1 处于“两个根本转变”中的地区发展268
10.1--2 来自于基本态势判断的政策含义270
10.2 处理地区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272
10.3 中西部地区开发的着眼点274
10.4--1 地区发展政策框架重构:国外经验借鉴276
10.4 地区发展新政策276
10.4--2 地区发展政策倾斜:分级分类280
10.4--3 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国际通行手段283
11 附录:跨地区产权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的新形态286
主要参考文献296
作者简介299
上海中青年经济工作者研究中心简介302
后记304
1996《地区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振华主编 199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重点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晋陕蒙接壤地区发展研究
- 1996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与长江地区发展战略
- 1999
-
- 台湾地区 银行发展40年
- 中华微信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地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西藏自治区卷
- 1999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 发展战略研究-国土规划·地区发展卷
- 198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西北地区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
- 1995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白城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 1988.08 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
-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新探
- 1997 济南:黄河出版社
-
- 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
- 1996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1988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 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概论
- 199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不同地区食物发展前景
- 1991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
- 1991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