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成制造-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管理》
作者 | 王仲文,薛荣华等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35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38082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1755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数字通信1
?含意与类型1
目录1
?息是怎样转化成数字的2
1-3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模型7
1-4 数字通信的特点16
1-5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17
一、传输速度17
二、差错率18
三、可靠度20
六、传输的方向性21
四、适应性及使用维修性21
五、通信建立时间21
1-6 信号及其频谱23
一、概述23
二、借助傅里叶级数对矩形脉冲的分析25
1-7 基带传输33
一、基带和基带传输33
二、基带信号的种类34
三、基带信号的直接传输38
四、经过波形形成的基带传输44
一、信道种类54
第二章 信道54
2-1 信道与干扰情况54
二、信道分类55
三、关于干扰56
2-2 数据传输线路的结构概要57
2-3 频分多路复用60
2-4 调幅波的产生原理(变频原理)62
2一5 载波电话的基本原理65
一、载波电话的基本电路65
三、载频抑制单边带传输66
二、单边带传输66
四、单路载波电话机方框图67
五、三路载波电话机方框图69
2-6 多路载波电话组成原理71
一、分路频带72
二、前群频带72
三、基群频带72
四、超群变频72
五、主群频带72
六、超主群频带75
2-7 数据传输的模拟特性75
一、噪声76
二、线性失真78
三、其他损害88
2-8 数据传输线路的开通和均衡92
2-9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95
一、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95
二、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97
三、再生中继系统的设立100
四、数字多路复接100
第三章 调制解调器104
3-1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104
3-2 调制方式的分类105
3-3 线性调制106
一、已调信号的频谱107
二、双边带调幅(DSBAM)108
三、双边带抑制载频调制(DSBSC)110
四、单边带调制(SSB)114
五、残余边带调制(VSB)115
六、正交调幅(QAM)117
3-4 频率调制(FM)121
一、数字调频信号的产生121
二、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124
三、数字调频信号的带宽130
3-5 相位调制(PM)131
一、二相调制131
二、相对码135
三、二相相对调相140
四、四相调制和多相调制144
五、四相相对调相148
3-6 幅度相位调制156
3-7 调制解调器举例157
一、调制解调器的种类157
二、CCITT有关频带调制解调器的建议和接口157
三、STJ300-02型调制解调器160
四、STJ-1200型调制解调器163
五、STJ-4800型调制解调器165
六、V.29调制解调器167
第四章 差错控制171
4-1 概述171
一、差错控制的必要性171
二、差错的类型172
三、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173
4-2 纠(检)错编码的基本原理178
4-3 常用的简单抗干扰编码185
一、奇偶监督码185
二、二维奇偶监督码186
三、恒比码187
四、群计数码188
五、重复码189
4-4 线性分组码192
一、汉明码192
二、线性分组码195
三、循环码200
二、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215
一、交换系统的类型215
5-1 概述215
第五章 交换系统215
三、电话交换机的制式216
5-2 交换的概念217
5-3 交换网络的组成方式220
5-4 小型存储程序控制电话交换机举例223
一、技术要求223
二、交换功能的实现224
三、交换部分的构成228
5-5 电话通信网237
一、市话电话网237
二、长话通信网240
5-6 电路交换、信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本特点243
一、电路交换244
二、信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245
三、分组交换246
第六章 计算机数据通信概论249
6-1 个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249
一、基本组成249
二、计算机数据通信的条件251
6-2 在计算机通信中涉及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254
一、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254
二、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257
三、传输距离与传输速率258
四、接口259
五、信息在导线上的流通方向260
6-3 串行异步通信协议和串行同步通信的字符格式262
一、串行异步通信262
二、串行同步通信的帧格式268
第七章 计算机通信的标准接口270
7-1 概述270
一、标准化的必要性270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七层模型271
一、RS-232-C机械特性及引线分配273
7-2 RS-232-C标准接口273
二、接口的电气特性278
三、连接电缆及其驱动电路接法280
7-3 EIA的其它标准282
7-4 100系列和200系列接口线284
一、100系列接口线284
二、200系列接口线291
第八章 串行异步通信的实现299
8-1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8250组件299
一、8250组件简介299
二、8250组件实现异步通信规程的编程控制302
三、8250组件与CPU的响应方式305
四、PC机之间文件的发送和接收309
8-2 串行异步通信适配板简介314
8-3 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8251A芯片321
一、8251A的性能和组成321
二、8251A的引脚说明325
三、8251A的编程328
四、8251A的应用332
第九章 规程333
9-1 BISYNC规程和面向字符的规程335
9-2 DDCMP规程和面向字节计数的规程345
9-3 SDLC规程和面向比特的规程352
9-4 8273可编程序HDLC/SDLC控制器357
一、8273的硬件358
二、8273的命令369
三、8273的工作过程385
9-5 X.25建议的帧级规程390
第十章 计算机通信网400
10-1 计算机网络概述400
一、计算机网的组成400
二、通信处理设备(线路控制器、通信控制器、通信处理机)402
三、主机与网络的接口406
四、终端408
10-2 通信子网内传输质量和效率的保证措施409
一、信息交换409
二、路径选择412
三、流量控制414
四、通信网中的信息传递过程414
10-3 局部区域网络简介416
一、总线形局部网417
二、环形局部网426
三、电路交换局部网428
四、局部网络标准429
参考文献434
1989《计算机集成制造-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仲文,薛荣华等编 1989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
-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1982
-
- 工程师应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
- 1987年06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
- 198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199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1995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制造
- 1992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计算机绘图 辅助设计 辅助制造
- 1993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CAM
- 1986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
- 1994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模具
- 1979 第一机械工业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模具研究室
-
- 计算机辅助机械制造
- 1990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199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