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求取 ⇩

目 录1

导言1

第1章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1

中国人民的反抗1

第1节 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1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文化灿烂的古代中国1

清朝中期的衰弱2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3

2.两次鸦片战争4

鸦片贸易与禁烟运动4

鸦片战争6

第2次鸦片战争9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3

第2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4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与发展14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4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7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19

天京变乱19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21

洋务运动24

1.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4

第3节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6

2.中日甲午战争27

3.维新变法运动29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29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30

4.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32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3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33

和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33

半封建社会36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36

小 结39

第2章 辛亥革命和中国人民反对北洋39

军阀统治的斗争39

第1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39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状况39

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与清政府的“新政”39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1

和爱国运动的高涨41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42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活动46

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46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48

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分裂活动 (249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50

1.武昌起义52

保路运动的迅猛展开52

第2节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52

湖北革命团体在新军中的活动53

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55

2.中华民国的建立57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57

《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胜利58

的历史意义58

3.袁世凯篡夺政权与辛亥革命的失败6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61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2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64

第3节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革命派继续奋斗64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64

袁世凯的独裁卖国活动65

“二次革命”及其失败67

2.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举国一致的反袁斗争69

“洪宪帝制”丑剧69

护国战争与洪宪帝制的破灭71

3.段祺瑞的专制统治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73

大小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73

段祺瑞的专制与卖国74

护法运动及其失败76

民族工业的新发展80

1.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80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80

第3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小 结80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82

2.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85

新式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8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86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89

第2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91

1.五四运动91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91

五四爱国运动的新阶段9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7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99

改造社会的探索99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01

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104

第3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08

1.中国共产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108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108

共产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111

2.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的纲领112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政局的变化112

各种改良思潮的出现114

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16

和安源路矿开滦煤矿工人罢工118

香港海员大罢工118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1次高潮118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19

小 结123

第4章 第1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23

第1节 第1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兴起123

1.国民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123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制定123

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确定125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26

黄埔军校的建立129

2.五卅运动 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30

工农运动的恢复发展和国民会议运动130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33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136

北方革命运动138

3.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139

批判戴季陶主义和反对西山会议派139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4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43

第2节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145

1.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45

北伐前夕的军阀统治形势145

北伐战争的3个战场146

2.工农群众运动的迅猛发展150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150

上海工人的3次武装起义152

两湖等地的农村大革命153

第3节 北伐战争由胜利转向失败155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55

1.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155

蒋介石加紧反革命的准备156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58

武汉国民政府管辖地区的革命斗争159

2.汪精卫集团的叛变大革命的失败159

汪精卫日趋反动161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162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165

国民党各派的争夺168

1.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168

第1节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168

第5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68

小 结168

新军阀的“北伐”与张学良“易帜”170

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外交171

2.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171

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制统治173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出现174

3.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176

第2节土地革命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78

1.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78

各地武装起义17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其它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82

红军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深入184

2.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84

红军4次反围剿的胜利187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89

3.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92

国民党左派的反蒋斗争195

4.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195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197

第3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红军长征胜利199

1.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199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武装进攻199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01

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202

2.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挫折202

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怒潮203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204

爱国军民的局部抗战205

3.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207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207

遵义会议211

红军3大主力胜利会师212

4.南方3年游击战争214

1.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加深216

第4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国内和平的实现216

华北事变216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217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219

2.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2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220

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221

3.西安事变 国内和平实现223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223

第2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226

小 结230

第6章 第2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230

第1节七七事变全民族奋起抗战230

1.全国抗战的爆发2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30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230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23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33

2.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34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234

正面战场的作战235

3.敌后战场的开辟238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38

敌后战场的开辟239

共产党的持久战方针242

4.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243

日本侵华政策的新变化245

1.日本侵华策略的新变化和国民党营垒的分裂245

第2节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245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246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活动247

2.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249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50

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51

3.正面战场的相持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53

正面战场的局部作战253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255

4.皖南事变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58

皖南事变258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61

第3节 中国人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262

1.国际法西斯势力的猖獗262

和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262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262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264

和巩固根据地的各项政策266

共产党战胜严重困难266

2.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266

敌后军民粉碎日军残酷进攻的英勇斗争271

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273

第4节抗日战争的胜利275

1.解放区战场转入局部反攻27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275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276

2.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78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78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280

豫湘桂战役282

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84

3.中国共产党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288

4.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91

盟军加紧对日进攻和苏联对日宣战291

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293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294

第1节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98

战后的国际形势298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298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8

第7章 解放战争的胜利298

小 结298

战后的国内形势299

2.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300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02

重庆谈判302

政治协商会议304

国民党反动派加紧部署内战306

4.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306

和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306

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308

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309

第2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10

1.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310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310

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指导方针311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13

伟大的战略转变315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315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17

“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318

3.国铳区的深刻危机第2条战线的形成320

国铳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320

第2条战线的形成323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324

1.伟大的战略决战326

辽沈战役326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26

淮海战役328

平津战役330

2.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31

蒋介石“和平攻势”的破产331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334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36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6

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理论和政策33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337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经验340

小 结344

第8章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344

1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44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44

2.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345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345

镇压反革命347

抗美援朝战争348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土地改革的完成352

没收官僚资本352

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353

土地改革355

“三反”“五反”运动357

4.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359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59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经验361

第2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363

1.过渡时期总路线36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63

第1个5年计划的制定365

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65

2.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69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69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3

3.中国共产党第8次全国代表大会377

党的第8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77

第1个5年计划提前完成3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99

1988《中国革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干周主编 1988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4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4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中国革命史(1999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9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情报学研究导论(1992 PDF版)
情报学研究导论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1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1953 PDF版)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3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