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新探》
作者 | 俞樟华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民族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0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502337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069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史记新探》序 张大可1
上篇《史记》的思想与艺术论《史记》中的“太史公曰”3
“太史公曰”的产生和发展(3)∽“太史公曰”的主要内容(8)∽“太史公曰”的表现手法(14)∽明清学者论“太史公曰”17
司马迁的法律思想28
拥护约法省刑,反对严刑峻法(28)∽以礼治为主,法治为辅(32)∽抨击酷吏,主张任贤施法(33)∽赏善惩恶,公正无私37
《史记》与《晏子春秋》 (138
司马迁的民俗观40
礼俗源于社会需要(40)∽强调民俗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1)∽赞同对民俗的改革(43)∽注重少数民族习俗的记载44
司马迁与古代姓氏学47
司马迁对古代姓氏的记载(47)∽司马迁是古代姓氏学的早期研究者51
司马迁与地名学58
司马迁对古地名的掌握(58)∽司马迁对地名学的贡献62
论《史记》人物传记68
《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68)∽《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手法(73)∽《史记》人物传记的开头和结尾83
古代学者对《史记》艺术的评论94
明代以前的评论(94)∽清人的评论(101)∽明清学者论太史公的叙事笔法107
下篇《史记》源流论《史记》与《左传》119
变编年为纪传(119)∽对《左传》史料的吸收和改造(120)∽思想方面的进步(122)∽继承文史结合的传统123
司马迁与先秦诸子127
司马迁与儒家(128)∽司马迁与道家(131)∽司马迁与法家(133)∽司马迁与阴阳家135
体例影响(138)∽写人艺术的影响141
司马迁与诗人屈原147
司马迁对屈原的记载和评价(147)∽屈原对司马迁的影响150
《史记》与《汉书》155
体例异同(155)∽思想异同(159)∽风格异同161
《史记》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164
叙事祖《史记》,故文辞高简(164)∽尤爱司马迁善传,欲学其作(168)∽序论得《史记》之神171
《史记》与戴名世175
共同的修史宏愿(175)∽相同的史学观点(179)∽杰出的史传文学实践183
《史记》与三苏187
三苏评《史记》(187)∽三苏读《史记》(191)∽三苏学《史记》195
《史记》与《三国演义》201
《史记》人事被大量引入小说之中(203)∽何其相似乃尔的人物(207)∽情节故事方面的师承212
《史记》与《水浒传》218
情节方面的影响(218)∽体例方面的影响(223)∽写人艺术方面的影响225
《史记》与戏曲234
《史记》中的戏曲资料(234)∽戏曲取材的宝库(238)∽对戏剧创作的影响241
后记249
1994《史记新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俞樟华著 1994 北京: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四川上古史新探
- 198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史记》新论
- 求实出版社
-
- 探宝记
- 197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亚述史新探
- 199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元代史新探
- 1983 新文丰出版公司
-
- 宋史新探
- 1966 正中书局
-
- 楚史新探
-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先秦史新探
-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宋史新探
- 199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隋史新探
- 1989.10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 文史学的新探索
- 1951 海燕书店
-
- 儒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思想文化
- 1996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 新加坡探亲记
- 1992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 鲁迅史实新探
- 1980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