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结构是近些年来引起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争论的焦点是,企业应该实行“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还是应该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突破了“股东至上”的逻辑,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都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理论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 本书认为,不完全契约和资产专用性产生了敲竹杠问题,为了提防敲竹杠行为,交易者将减少专用性投资,从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损失、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内敲竹杠问题依然存在,因而企业所有权的分布直接影响企业内敲竹杠问题的成本,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必然是使得企业内敲竹杠问题成本最小化的结构。通常,将企业所有权赋予资产专有性程度较高的一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励其专用性投资,将使得企业内敲竹杠问题成本最小化。当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专有性程度大体相当,因而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将最有效率。 就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践来看,英、美等国家的企业治理结构属于“资本雇佣劳动”式单边治理模式,而德、日等国家的企业治理结构则接近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然而,明显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朝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演进,各国的企业治理结构表现出趋同的迹象。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之后,本书尝试设计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本书认为,企业参与各方在企业所有权中的地位是随其资产专有性变化而变化的,企业所有权的分配将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因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设计应该坚持同权、均占、市场谈判、边际调整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分享企业的剩余。 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本书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同时也满足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依赖。因此,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可行方向是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实际上,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尝试,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过渡,本书还构建了新型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