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应用陆地生态系统DNDC模型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产量、土壤有机碳氮与温室气体动态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对于探索土壤有机碳的动态特征及其控制过程和对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DNDC模型对于江西红壤稻田土的有机碳、有机氮动态模拟值和实测值的验证,显示不同管理模式各处理趋势的基本一致性和DNDC模型对有机肥区处理土壤有机碳动态的模拟支持度和相关度,尤其是对大施肥量、复杂管理模式处理的模拟相关性很高,模拟值与测试值变化趋势与分布拟合度较好。动态模拟显示对照处理和定位施化肥区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基本保持负值(负增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年缓慢下降的态势,定位施有机肥区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均为正值、明显高于对照区和无机肥区趋势;定位施有机肥明显促进土壤碳汇作用、施用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碳含量逐年增加以及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均逐年减少、土壤碳含量的增加速度逐年放缓的结论,可为预测水稻土土壤碳储量和动态特征调控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归结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和全N积累有共同的特征,表现为有机肥区明显大于对照和化肥区,高量有机肥区大于低量有机肥区,紫云英、猪粪和稻草配施大于二种配施,三季分配有机肥大于二季或早季一次性施用有机肥,稻草二晚还田大于冬盖紫云英,晚稻施用猪粪大于早稻施用猪粪。得出最佳施肥处理为:紫云英1500公斤(早稻)+猪粪1500公斤(二晚)+鲜稻草300公斤(冬盖绿肥)或紫云英1500公斤(早稻)+猪粪1500公斤(二晚)。结论对指导水稻土作物高产、增产可行,有利于持续农业的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应用DNDC模型对我国稻田土的有机碳动态模拟值和实测值的验证,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动态特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进一步推进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研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