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把“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中国目前的财政实力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实现基本公共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理论基础、内容、功能以及实现均等化的意义;指出我国目前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总量上供给不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过大、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了人均财力的均等化、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三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财政途径,并找出适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的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的方式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设计出基本公共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标准人”模型,并以江苏省为实例,分别以苏南、苏中、苏北的“三大块”为模型计算出各地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另以不分“三大块”的县级区域为基础计算出江苏真实的县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等化实现水平,提出江苏以“三大块”为基础,在保证最低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分别实施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出在采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下;科学划分我省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完善政府财政管理体制;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落实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