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各地政府和学者们对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许多省市也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在对苏南模式总结的基础上,2004年,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新农村建设思路。无锡市是孕育“三集中”萌芽的地区之一,通过20年的发展,其“三集中”模式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是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无锡市的“三集中”模式的机制如何,以其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有哪些具体的成功案例,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和“三集中”模式的推进中存在哪些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建立无锡市新农村假设的整体框架并明确“三集中”模式的具体战略,巩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城乡统筹,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无锡市“三集中”模式的主要思路为: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工业和围绕农副具体的深加工和城市主导产业寻求农村工业的增长点从而保障“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发展新型都市农业,走农业经营产业化道路达到“农业向规模集中”;利用多种手段有效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同时,并且加快实施无锡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乡村治理走民主政治的道路,为农民生活提供有效保障。通过“三集中”模式,无锡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专业性人才仍有大量缺口,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对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措施不统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集中”模式的无锡市新农村建设战略:正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目标定位,统筹城乡是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就“三集中”模式而言,以工业园区化带动工业的集中,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的集中,以农村城市化带动农民的集中,从而保证到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三集中”建设任务,即到2010年工业园区的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升到90%以上;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行政村平均人口达到4000人以上,自然村居民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数量达到13以上。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