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四大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油菜,向日葵,花生)之一。统计显示,2002年全世界油菜的种植面积为2500万公顷,仅次于大豆和棉花成为第三大经济作物,而菜籽油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植物油来源和世界公认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在中国,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和饲用蛋白质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35%,菜籽饼粕约占我国植物饼粕消费量的25%,油菜产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是世界油菜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油菜产业存在着推广品种混乱、品种品质与发达国家的品种品质存在差距、生产成本高、加工落后等问题,我国也是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油菜籽的主要进口国。因此加快我国油菜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推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含油量是确保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良种还需良法的配套,有了高产优质的油菜品种,还需要研究一套科学的栽培方法和良种推广思路。所以,根据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如何将油菜品质育种的科研成果合理有序地推向市场,充分发挥油菜优质新品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科研产出与科研投入的比值最大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单位面临的最新课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查询、走访农业合作组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认为双低油菜发展前景广阔,上海发展适合机器化收割的双低油菜,有利于增强我国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加我国双低油菜及其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具体结构安排为: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比较优势等相关概念以及对油菜产业的相关文献做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油菜产业和世界油菜产业存在的差距,并且对我国油菜和其他油料作物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在概括了发展双低油菜的好处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应该大力推进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结论;第四部分,分析了上海油菜产业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上海应该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化的建议;第五部分,分析了上海油菜的新品种推广情况,认为上海发展双低油菜可以充分发挥上海自身的特点,依托人才和技术的优势,积极培育适合机械化收割的新品种,加快以油菜种源农业为基础的建设,成为油菜育种和种源农业发展的基地和中心;第六部分,以上海农科院试验基地为例,研究了双低油菜的经济效益,认为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的收效显著,收益明显;第七部分,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提出了油菜发展的建议,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油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是未来的趋势,适合机械化的油菜新品种将是未来油菜发展的趋势。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