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中叶以来,器官移植学作为生物医学科学中的一项新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成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以心、肝、肾等大器官移植为代表的器官移植技术已挽救近百万罹患各类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同时,器官移植学科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也推动了移植相关学科的整体进步。在此基础上,器官联合移植乃至多器官移植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临床实践中初步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器官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960年Starzl和Krapp开始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因该类手术规模巨大、操作复杂、对循环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死亡率很高等因素,此后20余年间,器官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进展缓慢。1983年Starzl进行了首例临床多器官联合移植,标志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嗣后,随着单器官移植的日臻成熟,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的更新以及术后监测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移植效果和术后生存率,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有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1年全球共施行94例器官簇移植,2003年发展到170例。2001年至2005年全美共进行包括器官簇移植在内的多器官联合移植分别为236例、321例、350例、438例和258例;欧洲近年来的多器官移植也取得了较大发展,移植例数逐年上升。从全球范围来看,美欧发达国家在该方面开展较早、累积例数较多、经验和技术相对成熟。  单器官疾患可损害其他器官功能,甚至波及其他脏器;部分单器官疾病从胚胎发育角度看具有多器官的关联性,其解剖结构、功能紧密联系。对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器官的终末期疾病,单器官移植束手无策,而器官联合移植及多器官移植恰恰能解决这一缺陷。临床实践表明,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及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等手术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中肝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肝胰疾病等一系列难题,为患者提供治愈和康复的机会,也为部分肿瘤性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机会。因此,该类技术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我国,该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同济医科大学开始了多器官移植的初步尝试。199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开展了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2003年与南京军区总医院合作成功开展了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2004年5月施行了亚洲首……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