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性结构范围广,内容多,主要包括述宾、述补、偏正、并列等等。黄玉花的这本《汉朝语动词性结构对比与偏误分析》只研究其中的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中的动趋结构。《汉朝语动词性结构对比与偏误分析》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语义、句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重点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描写汉朝语动词性结构的异同点,并试图从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认知角度进行了解释。还采用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朝鲜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词性结构过程中出现的244个典型的偏误实例,描写其偏误类型,解释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语义方面,述宾结构主要对比了受事宾语、处所宾语、对象宾语、结果宾语、致使宾语、目的宾语、等同宾语、时间宾语、材料宾语、工具宾语、原因宾语、比较宾语、同源宾语、方式宾语、施事宾语、转成宾语、协同宾语、被动宾语等18个体词宾语的异同点。动趋结构主要对比了“来%/去”类、“上”类、“下”类、“进”类、“出”类、“回”类、“过”类、“起”类等八组趋向补语的异同点。句法方面,述宾结构是从宾语的句法类型和述宾结构的语序两方面进行对比的。根据宾语的语法性质,汉语的单宾语结构可分为三类:“V+O体词”、“V+O谓词”、“V+O体词兼谓词”。“V+O体词”在单宾语结构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64%。朝鲜语的动词也能带体词宾语,为“O体词+宾格助词+V”。后两种类型是汉语有而朝鲜语没有的。汉语述宾结构的语序固定,朝鲜语比较灵活;汉语述宾结构的语序变化主要靠虚词表示,而朝鲜语主要靠形态表示。汉语述宾结构的语序变与不变,受不同动词自身特点的制约,朝鲜语少部分述宾结构的语序受语义、语法的制约。动趋结构从动趋式的句法特征,动趋式构成的句式两方面进行对比。动趋式的句法特征主要从动词和趋向动词的组合关系角度对比分析以下几点:①趋向动词的组合能力:汉语趋向动词的组合能力强,搭配的范围广,不但和移动动词组合在一起,表示施事移动的方向,而且还能和非移动动词组合在一起,表示施事支配的另一个外在物移动的方向。而朝鲜语趋向动词的组合能力则较弱,搭配的范围窄,一般只和少数的移动动词组合在一起,表示施事移动的方向,跟大部分移动动词和非移动动词的组合很受限制。这可能是因为朝鲜语常常是把动作行为和动作的方向用一个概念来表示,所以汉语的动趋式在朝鲜语里常常对应为一个动词。②动趋式的语序:汉语和韩国语的动词和趋向动词组合的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临摹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即先发生的动作在前,后发生的动作在后。朝鲜语与汉语也有不同的地方,朝鲜语趋向动词与动词组合的顺序在有些情况下,不遵循“临摹原则”,即趋向动词在前,动词在后。③动趋式的紧密度:汉朝语动词和趋向动词组合的紧密度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朝鲜语的动趋式比汉语紧凑。具体表现在汉语动词和趋向动词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宾语、助词等),而朝鲜语则一般不能,动词和趋向动词紧密相连;汉语表示可能时,在动趋式中间插入“得”或“不”,而朝鲜语则在趋向动词的词尾附加“-lsuissta”或“-lsuapsta”。④动趋式与助词“了”:汉语表动作的完成时,在动趋式后面加动态助词“了”。如果是复合趋向动词,它可以有两种位置:一是在动词和趋向动词的中间,二是在动趋式的后面。而朝鲜语则在趋向动词的词干附加“-ass”、“-ass”表示动作的完成。动趋式构成句式方面,汉朝语动趋式都能构成施事主语句;不同的是汉语还可以构成施事宾语句和受事宾语句,而朝鲜语则不能构成这类句式。根据不同的动词性结构的特点,对述宾结构又从语用和语音方面进行了对比;对动趋结构又从趋向动词的主观性、不对称现象、语法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对朝鲜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词性结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小学至初中阶段朝鲜族学生在组词造句、自然习作、朝鲜语翻译成汉语等语言使用过程中述宾结构、动趋结构的偏误情况,从中搜集113个述宾结构的偏误、131个动趋式偏误实例,并以此为基础,从语言的结构层面和语用层面分析了偏误类型及原因,提出解决偏误的教学对策。小学至初中阶段朝鲜族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述宾结构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即语义、句法、语用、语音。其中语义层面的偏误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依次是句法、语用、语音。述宾结构的语义偏误主要是对汉语动词的本义或近义不了解而导致的。句法偏误主要是对述语动词和宾语在词类配置上的特点不了解而导致的,朝鲜语述宾结构的组合一般不受词类配置方面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者已掌握的朝鲜语反起到干扰作用。句法偏误还包括三种特别容易出现偏误的述宾结构,即“做+宾语”、“有+宾语”、“动词+补语+宾语”,这类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朝鲜族学生常常按照已有的朝鲜语的认知结构类推相对应的汉语述宾结构而导致偏误。语用偏误是述宾结构的组合虽符合语义、语法规律,但不符合具体语境而导致语言表达不得体。语用偏误的大部分是由于受母语的干扰而导致的。语音偏误占的比例最少,主要是述语动词和宾语在单双音节上搭配不协调而导致偏误。汉语述宾结构各个层面上出现的偏误,若从第二语言学习者本身分析其原因,就会知道主要是由于母语的干扰和目的语知识和能力的缺乏而引起的。母语负迁移包括句法迁移、语用迁移和朝鲜语动词语义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包括述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搭配规则泛化、动词与宾语的句法搭配规则泛化、述语动词和宾语的语音搭配规则泛化等。教学误导包括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材中语言知识点的编写存在问题。朝鲜族学生的动趋式偏误类型主要是残缺、误用、错位等三大类。残缺类型包括动词或趋向动词的残缺;误用类型包括动趋式在语用上的不得体、该用趋向动词而错误地用介词或助词、近义趋向动词之间的混用等;错位类型包括处所宾语、助词“了”、趋向动词等位置的不当。从偏误的表层结构看,趋向动词的残缺偏误数量最多,其次是误用和错位各占相似的比例。从趋向动词的类别看,偏误率比较高的分别是“V上”类、“V下”类、“V出”类、“V过”类、“V起”类。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引起的。解决偏误要做到:一是加强汉朝语双语对比研究,为教材及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扎扎实实做调查研究。从大量的偏误语料中,找出偏误规律,揭示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心理过程,从深层次上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方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