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探针耙周向位置下叶栅性能参数对比》

《表1 不同探针耙周向位置下叶栅性能参数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探针耙对跨声速环形涡轮叶栅流场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9给出了探针耙周围的局部流场,其中黑色实线标出了各激波位置。可见,探针耙上游的亚声流在探针耙左右两侧分别逐渐加速至声速。探针耙尾缘的真空区使两侧绕流急剧加速,产生一组膨胀波束。两侧的a、b区气流经过探针耙尾缘膨胀波系逐渐向探针耙尾迹中心线偏转加速为超声,两股不同流向的超声气流在探针耙尾缘相遇,形成两道燕尾型斜激波,将左右两侧超声气流偏转为同一流向进入c区。探针耙尾迹将c区分为c1、c2、c3三个流向相近但速度不同的区域,并在尾迹两侧形成滑移面。受a区气流偏转影响,12~13号叶片间通道的d区气流也随之向探针耙尾缘靠拢,从而引起13号叶片斜切口区域的过度膨胀,随后在叶片近尾缘位置产生较强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引起局部分离,使得13号叶片尾缘燕尾型激波的外伸激波前移。该区域气流同样经探针耙尾缘内伸激波折转进入c区。下游区域同样被探针耙尾迹分为f1、f2、f3三个同向不同速的区域,同时13~14号叶片间通道的e区气流发生与d区类似的偏转加速。随着远离探针耙,下游叶栅通道的这种偏转加速趋势逐渐减弱,直至探针耙下游16号叶片吸力面的正激波截止。结合表1和图10可知,探针耙造成旁边仅一个通道气流角减小但下游4个通道气流角增加,探针耙加入所造成的激波系总体上使得叶栅出口的平均气流角向轴向偏转了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