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制造业总体及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

《表3 制造业总体及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基于43个国家(地区)18个制造业样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均代表聚类稳健标准误;***、**和*分别表示解释变量在1%、5%、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表类同;Chi2(2)指Husman检验的卡方值;K-P rk LM指工具变量检验的统计值,[]内是其对应的P值;在固定效应模型中,r2_within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而r2_a只是

观察表3前5个模型,首先,GVC位置的估计系数均在1%统计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其二次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GVC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存在U形关系,即生产链两端的产业部门或生产环节可获得较高的出口国内增加值。其次,GPO的二次项系数逐渐减小,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比未纳入任何控制变量的二次项系数明显降低,说明U形曲线的开口不断扩大,反映了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成本、资本成本和国内中间产品投入会影响制造业获利能力,且全要素生产率每增加1%会引起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0.865%,是对出口增加值影响最大的变量。最后,虽然国内中间投入品是统计显著的,但每增加1%的中间投入仅引起出口国内增加值提高0.0599%,所以本文认为该变量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在经济上是不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