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求取 ⇩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3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4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6

第一章 望诊8

第一节 全身望诊8

一、望神8

二、望色11

三、望形体16

四、望姿态17

第二节 局部望诊18

一、望头面19

二、望五官20

三、望躯体24

四、望四肢27

五、望二阴28

六、望皮肤29

第三节 望排出物30

一、望痰涎30

二、望呕吐物31

三、望大便31

四、望小便32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32

一、望指纹的方法32

二、望指纹的临床意义33

[附]望鱼际络脉与望爪甲34

第二章 舌诊35

第一节 舌诊概说35

一、舌诊的原理35

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6

三、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37

第二节 望舌体38

一、舌色38

二、舌体的形质39

三、舌的动态41

四、舌下络脉42

第三节 望舌苔42

一、苔质42

二、苔色44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45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45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47

[附]危重症舌象的诊法47

第五节 舌诊研究进展48

一、舌诊研究方法简介48

二、常见舌象形成机理的研究49

第三章 闻诊51

第一节 听声音51

一、正常声音51

二、病变声音52

第二节 嗅气味55

一、病体气味56

二、病室气味56

第四章 问诊58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58

一、问诊的意义58

二、问诊的方法58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59

一、一般情况59

二、主诉59

三、现病史60

四、既往史60

五、个人生活史61

六、家族史61

第三节 问现在症61

一、问寒热62

二、问汗64

三、问疼痛65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67

五、问耳目68

六、问睡眠70

七、问饮食口味70

八、问二便72

九、问经带74

十、问小儿75

第五章 脉诊77

第一节 脉象形成的原理77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77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78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78

第二节 诊脉的部位和方法79

一、诊脉部位79

二、诊脉方法82

第三节 脉象要素及图述84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84

二、脉象图述84

第四节 正常脉象89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89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90

第五节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91

一、脉位分类91

二、脉率分类93

三、脉宽度分类94

四、脉长度分类95

五、脉力度分类96

六、脉流利度分类97

七、脉紧张度分类98

八、脉均匀度分类100

第六节 脉象类比、相兼和真脏脉101

一、相类脉比较101

二、相兼脉102

三、真脏脉103

第七节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103

一、诊妇人脉103

二、诊小儿脉104

第八节 脉诊的意义104

一、辨别病情105

二、阐述病机105

三、指导治疗105

四、推断预后106

第九节 脉诊研究进展106

一、脉象的检测106

二、脉图107

三、脉图的基本生理意义108

第六章 按诊109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09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110

一、按胸胁110

二、按脘腹111

三、按肌肤112

四、按手足113

五、按腧穴113

第三节 按(腹)诊研究进展114

一、腹诊的理论研究114

二、腹诊的临床研究115

第七章 八纲辨证1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17

一、八纲辨证概念117

二、八纲辨证源流117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118

一、表里辨证118

二、寒热辨证120

三、虚实辨证121

四、阴阳辨证122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24

一、证候相兼124

二、证候错杂124

三、证候真假125

四、证候转化126

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127

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129

第一节 病因辨证129

一、外风证129

二、实寒证130

三、暑证130

四、湿证131

五、燥证131

六、火热证132

七、毒证132

八、脓证133

九、食积证133

十、虫积证133

第二节 气血辨证134

一、气虚类证134

二、血虚类证135

三、气滞类证135

四、血瘀证136

五、血热证137

六、血寒证137

第三节 津液辨证137

一、痰证137

二、饮证138

三、水停证139

四、津液亏虚证139

第九章 脏腑辨证141

第一节 心病辨证142

一、心血虚证142

二、心阴虚证142

三、心气虚证142

四、心阳虚证143

五、心阳虚脱证143

六、心火亢盛证143

七、心脉痹阻证143

八、痰蒙心神证144

九、痰火扰神证144

十、瘀阻脑络证145

第二节 肺病辨证145

一、肺气虚证145

二、肺阴虚证146

三、风寒犯肺证146

四、风热犯肺证146

五、燥邪犯肺证146

六、肺热炽盛证147

七、痰热壅肺证147

八、寒痰阻肺证147

九、饮停胸胁证148

十、风水相搏证148

第三节 脾病辨证148

一、脾气虚证149

二、脾虚气陷证149

三、脾阳虚证149

四、脾不统血证150

五、寒温困脾证150

六、湿热蕴脾证150

第四节 胃肠病辨证151

一、胃气虚证151

二、胃阳虚证151

三、胃阴虚证152

四、肠燥津亏证152

五、寒滞胃肠证152

六、胃热炽盛证153

七、肠热腑实证153

八、饮留胃肠证153

九、食滞胃肠证154

十、胃肠气滞证154

十一、肠道湿热证154

十二、虫积肠道证155

第五节 肝胆病辨证155

一、肝血虚证155

二、肝阴虚证156

三、肝郁气滞证156

四、肝火炽盛证156

五、肝阳上亢证157

六、肝胆湿热证157

七、寒滞肝脉证158

八、胆郁痰扰症158

九、肝风内动症158

第六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159

一、肾阳虚证160

二、肾虚水泛证160

三、肾阴虚证160

四、肾精不足证161

五、肾气不固证161

六、膀胱湿热证162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162

一、心肾不交证162

二、心肾阳虚证163

三、心肺气虚证163

四、心脾气血虚证163

五、心肝血虚证164

六、脾肺气虚证164

七、肺肾气虚证164

八、肺肾阴虚证164

九、肝火犯肺证165

十、肝胃不和证165

十一、肝郁脾虚证165

十二、肝肾阴虚证166

十三、脾肾阳虚证166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167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167

一、太阳病证167

二、阳明病证168

三、少阳病证169

四、太阴病证169

五、少阴病证170

六、厥阴病证170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170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171

一、卫分证171

二、气分证171

三、营分证172

四、血分证172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173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173

一、上焦病证173

二、中焦病证174

三、下焦病证174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174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175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175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175

第十一章 诊法与辨证运用176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176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和系统性176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和客观性176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177

四、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177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179

一、辨证诸法的综合运用179

二、辨证基本内容的掌握180

三、辨证与诊法的关系180

四、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181

五、辨证的内容与步骤182

六、辨证的具体要求183

第十二章 疾病诊断概说185

第一节 “病”的概念与意义185

一、“病”的概念及症、病、证的关系185

二、病名诊断的意义186

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187

第二节 疾病的命名188

一、疾病命名的概况188

二、疾病命名的形式188

三、正确对待和运用中医病名189

第三节 疾病的分类190

一、疾病分类的概况191

二、疾病分类的方法191

第十三章 病案书写193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193

一、病案的沿革193

二、病案的意义193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194

一、中医病案书写通则194

二、中医病案书写格式195

第三节 病案书写示例201

一、门诊病案示例201

二、住院病案示例202

附 古代文献摘要205

1995《中医诊断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文锋主编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0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4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4
中医诊断学(202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3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3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5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