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GSH-AgNCs@PEI-Fe3O4荧光量子产率数据表》

《表1 GSH-AgNCs@PEI-Fe3O4荧光量子产率数据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磁性荧光银纳米簇的绿色合成及其对汗潜指印的可视化显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实验测得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65 nm时,GSH-AgNCs最大发射峰出现在510 nm,GSH-AgNCs@PEI-Fe3O4的最大发射峰出现在560 nm,相比之下后者红移了50 nm。这是由于复合物的激发态形成后,其构型很快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达到激发态的稳定构型,损失了部分能量,从而产生斯托克位移。在包覆结壳层中,磁性纳米颗粒与量子点之间可能由于距离过于紧密发生电子能的转移,而导致量子点发生荧光淬灭。类似地,由于紧密的距离,金属纳米簇也可能发生荧光淬灭的现象,而自组装后的复合物的荧光出现了强烈的增强现象。有文献指出,金属纳米簇的荧光可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金属纳米簇的尺寸,二是金属纳米簇表面的配基与金属核的相互作用[12]。推测本文中实验可能与第二个因素相关。从合成原理可知,一方面,PEI功能化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氨基化,提供了丰富的荧光助色团(―NH2和―OH)。另一方面,GSH在GSH-AgNCs的制备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而其中的荧光消色团(―COOH)在纳米簇的合成过程中和Ag进行蛰合,形成一个连接体。因此复合物中荧光助色团(―NH2)大量存在,荧光消色团(―COOH)减少。这正好和红外光谱图检测的峰的种类以及强度相对应。发射峰的红移以及荧光增强现象,正好有利地证明了复合物的成功合成。以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为标准参考物测定pH=7环境下合成的GSH-AgNCs@PEI-Fe3O4核壳微球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计算公式:yu=ys×(fu/fs)×(as/au),其中,yu、ys分别为GSH-AgNCs@PEI-Fe3O4和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fu、fs分别为GSH-AgNCs@PEI-Fe3O4和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的积分荧光强度;au与as分别为GSH-AgNCs@PEI-Fe3O4和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在该激发波长(365 nm)下的入射光的吸光度。经计算,GSH-AgNCs@PEI-Fe3O4荧光量子产率为7.831%(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