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ESD+EMR组和ESD组患者的各变量比较》

《表2 ESD+EMR组和ESD组患者的各变量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在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Fisher精确检验,无此项数值。

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4例(4/14,28.6%),均为围手术期穿孔,未出现术后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在4例ESD的操作中,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较大的病变(最大直径16 mm),术前联系外科手术备用,术中发生穿孔(1/4,25.0%),内镜下封闭不佳,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修补术后好转出院。在10例ESD+EMR的操作中,发生穿孔3例(30%,3/10),其中2例行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后好转,1例为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不佳,转外科开腹探查修补术后好转出院。两组在病灶位置、起源层次、大小、内镜下形态、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最终病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组(3/4,75%)比ESD+EMR组(0/10,0)更多地联合应用了OTSC的创面封闭方式(P=0.011)。ESD组与ESD+EMR组内镜下病灶最大直径分别为(16±7)mm、(16±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ESD组[(71.8±39.7)min]比ESD+EMR组[(32.0±18.4)min]的手术时间有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