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地貌单元SIC分布特征》

《表2 不同地貌单元SIC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无机碳含量为平均数±标准误;数值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地貌单元间差异显著(P<0.05,LSD检验)。

研究区自南向北有4个地貌单元,即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溢出带,冲洪积平原上部,冲洪积平原下部。由表2可以看出,研究区冲洪积平原面积分布比例最大(48.79%),其次为冲洪积扇中上部,最小的为地下水溢出带,仅为2.17%。地貌单元主要是其水文地质特征的特征体现,由于其特征的差异,SIC含量分布明显不同(表2)。自南向北,随地貌单元变化,SIC含量呈现:冲洪积扇中上部<冲洪积平原上部<冲洪积平原下部<地下水溢出带。其中地下水溢出带和冲洪积平原下部,无机碳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均分布在5.5 g·kg-1以上,主要是由于平原区下部为流域的尾闾绿洲区,该区域常年受浅层地下水水位的抬升作用引发的积盐作用显著(Wang et al.,2008a),因地下水对表层土壤的作用相似,SIC含量差异性不显著(表2)。冲洪积扇中上部SIC含量明显小于冲洪积平原(P<0.05),说明表层土壤中SIC含量聚积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流域北部,南部的冲洪积扇中上部含量最少,而地下水溢出带含量最高。从不同地貌单元中的SIC含量的变异性上看(表2),变异系数集中在30%~55%,并且均小于100%,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表明,由于地貌单元的不同,SIC含量在区域长期土地利用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