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3种马兜铃酸及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细辛不同部位的总体分布》

《表5 3种马兜铃酸及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细辛不同部位的总体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含量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经LC-MS检测北细辛和华细辛各2份样品(根及根茎),均被发现含有0.4-2.4μg·g-1的AA-I。*有2份叶样品未检测到AA-I;**有1份叶样品未检测到AA-I。

根据本实验HPLC和LC-MS法检测3种马兜铃酸及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细辛3个药用部位的总体分布(图4和表5),2种马兜铃酸及2种马兜铃内酰胺分布于细辛的果,其中AA-I含量高达2.2 mg·g-1,接近于青木香(Aristolochia debilis根)和马兜铃(A.contorta果)的含量级别[26-28];AA-I也存在于细辛叶(最高达0.140 mg·g-1)中,含量接近于天仙藤(A.contorta地上部分)中AA-I的含量级别[26]。薛燕等[3]曾报道测定7份细辛茎叶(未给出物种名称)中AA-I含量为0.0059-0.071 mg·g-1;Zhao Z Z等[4]也曾报道AA-I含量在2份北细辛地上部分中为0.0061-0.0119 mg·g-1;本研究测得的细辛叶中AA-I最高含量是这2篇文献中含量数据的2-10倍,提示细辛叶中AA-I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存在导致安全问题的风险,而以往文献仅测定少数样品不足以充分反映AA-I的含量情况。本草古籍原本记载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含根茎)[5,6],但因资源匮乏、用量紧缺等原因而导致20世纪60年前后细辛以全草代替了本草记载的根及根茎[6],致使2000版以前的《中国药典》均记载细辛的药用部位为全草(而同期的及当前的《日本药局方》均始终记载根及根茎作为细辛的药用部位)。故基于本课题组的数据及修订建议,自2005年版始,《中国药典》收载的细辛药用部位订正为北细辛、华细辛或汉城细辛的根及根茎[29],而不再是全草。为保证细辛的用药安全,2010年版《中国药典》又根据本课题组的建议增加了AA-I的HPLC限量检查,规定AA-I不得过0.001%[30];规定这个限量主要是为了防止细辛地上部位特别是叶柄残基混入细辛药材,而不是为了防止细辛药材(根及根茎)本身的AA-I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