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雨量分级: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

《表1 雨量分级: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包括漫顶溢流、坝坡失稳和渗漏管涌等类型[21]。由于银洞子堰塞坝的整体性较好,土体孔隙率小、强度高,堰塞坝的长高比(约为24)大,其发生整体性溃决和渗透破坏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为漫顶溢流破坏。而且,像银洞子沟这类堵沟型堰塞坝,堰塞湖的水流供应不稳定,主要来源为季节性降雨产生的沟内汇流,因此,堰塞坝的侵蚀破坏过程与降雨条件有直接关系。2009年7月17日凌晨,都江堰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银洞子沟24 h降雨量达219 mm,最大小时雨强60~70 mm。强降雨导致堰塞坝发生漫顶溃决并形成泥石流,造成沟内拦挡坝被冲毁并且堵塞沟口附近的公路。自2009年7月至2018年8月,强降雨导致银洞子沟流域总共发生的泥石流事件多达16次,其中2009年至2014年发生的泥石流事件达14次,2014年之后的泥石流灾害仅2次。触发上述泥石流事件的降雨条件如图10所示。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种,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