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POTTS方案:POTTS评分在临床围手术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表2 POTTS方案:POTTS评分在临床围手术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POTTS评分在临床围手术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输血治疗是一项重要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中,尤其是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甚至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有数据显示国内医疗机构的年用血量以10%的速度在递增[5]。临床上什么情况下该输血以及输多少量都是输血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把控的问题[6]。骨科等外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一次性失血量大,同时手术操作复杂,在输血指征的把控上不及内科医师[7]。输血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正常血凝状态,但输血指征往往比较难把握。近年来许多医院进行了临床合理用血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血情况很多,合理输血比例不足一半[8]。合理的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也能降低输血风险,因为即使输入极少的血液也会诱导患者的免疫应答反应[9]。目前临床输血的依据大多是根据我国卫生部2000年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决定是否给予红细胞悬液输注。但由于疾病的原因,许多医师往往根据主观判断及临床经验决定患者的用血指征,缺乏理论依据[10],因此很容易有不合理输血的情况。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提高,一种“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应运而出。它是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心输出量呈正相关,而与机体耗氧量呈负相关的原理,根据维持正常心输出量所需肾上腺素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所需吸入氧气浓度及体温得出的一种评分标准(表2)。POTTS的基础起评分为6分,根据表2中的评分标准在6分的基础上加分。每次医生提出需要输红细胞时,输血科按照评分≤Hb不输红细胞;评分>Hb需输红细胞;输红细胞量=(评分-Hb)×2 U。POTTS评分为动态评分,患者每一次需要输入同种异体红细胞时都要对患者进行评分。为了探讨该评分对临床患者输血指导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笔者分别采用上述评分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指导300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输血治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组由医生先提出输血申请,输血科利用东软系统查询执行医嘱和病历,再利用检验之星查询检验数据,给出评分,管控临床输血量;对照组按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给予临床用血。其中观察组术中用血由麻醉师提出申请,向输血科填报肾上腺素用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所需吸入氧气浓度、体温结果及血红蛋白值,由输血科评分后给予用血量;对照组则根据输血技术规范给予输血。结果运用POTTS评分指导输血,观察组患者各种血细胞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输血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和使用了去白细胞的血制品有关;两组患者均运用了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万汶)维持循环血量,用量比较发现观察组用量多于对照组(表3),说明运用POTTS评分指导非消耗性疾病患者限制性输血后,为了维持循环血量,代血浆液的使用有所增加,节约了血资源。综上所述,POTTS评分用于围手术期患者限制性输血的指导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比较,POTTS评分可对输血适应症作出较为全面的界定,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客观地确定红细胞输注的指征和目标,为临床减少不必要输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促进了代浆制品的使用,有效地节约了血资源,减少血资源的浪费,使临床用血更加安全合理有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