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典型时段“5.19”暴雨期间各阶段及全过程水文水质结果统计1)》

《表4 典型时段“5.19”暴雨期间各阶段及全过程水文水质结果统计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连续极端降雨对东江流域水质影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降雨量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计算所得,流量数据采用博罗站,水质数据采用博罗站下游约3 km的剑潭水质自动站数据

据报道2015年发生“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其中5月12日至6月18日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33],据此笔者选取该时间段作为连续极端降雨典型期,进行暴雨过程划分,分析降雨过程中水质变化趋势.典型时段内流域内各站点累积降水量在388.20~707.40 mm,局部最大降雨量(河源)为175 mm·d-1;博罗水文站流量在669~3 103m3·d-1之间,平均值为1 374 m3·d-1.从水文水质变化过程和降雨强度看,结合洪水过程阶段性特点,“5.19”暴雨过程可分为4个典型阶段[11](见表4):第Ⅰ阶段(5月12~19日)为局部产流期,历时8 d,该阶段为洪水前期,虽也陆续有降雨(最大值约36.6 mm·d-1;累积降水量约49.67 mm),未完全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河道流量[(426±94)m3·s-1]波动很小,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第Ⅱ阶段(5月20~31日)为以地表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历时12 d,该阶段为暴雨径流期,雨量大且集中,连续5 d雨量超过35mm,属于连续暴雨,局部最大日降水量达172.1mm,累积降水量达到28 mm,这一阶段导致东江流域流量[(1 713±458)m3·s-1]骤然上升,并在5月27日达到峰值(2 260 m3·s-1);同时,各污染物质量浓度也相应升高,平均值分别为第Ⅰ阶段的1.3~3.6倍.第Ⅲ阶段(6月1~10日)为以浅层地下水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历时10 d,该阶段虽然强降雨过程已经结束,但洪水仍未散去,流域流量[(977±153)m3·s-1]较峰值明显下降,属于洪水消退期;除浊度高于第Ⅰ阶段外,NH4+-N、TN均有所下降.第Ⅳ阶段(6月11~18日)为深层地下水产流期,历时8 d,该阶段为流域恢复期,流量[(584±96)m3·s-1]逐步降至洪水期前水平.整个过程中,流量平均值为998 m3·s-1,洪峰与降雨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步,洪峰较降雨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