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组配类型的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表现》

《表5 不同组配类型的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表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稻亲本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ISL、IRL、PISL、PIRL和PJRL分别表示籼不育系、籼恢复系、偏籼不育系、偏籼恢复系和偏粳恢复系

根据ILP分子标记法的籼粳分类结果(表5),按籼/籼、籼/偏籼、偏籼/偏籼、籼/偏粳、偏籼/偏粳和偏粳/偏粳6种类型配制150个杂交组合,其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如表5所示。随着组配双亲粳稻成分的增加,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和每穗总粒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籼/籼组配类型的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较理想,较易选配出生育期短、株高较矮且多穗型的组合;籼/偏籼组配类型在各性状上均有较好的表现,尤其在单株重这一综合指标上表现最佳,较易选配出强优组合;籼/偏粳组配类型的每穗总粒数较高且方差最大,较易选配出大穗型组合。6种组配类型的单株重排序为籼/偏籼>偏籼/偏籼>籼/籼>籼/偏粳>偏籼/偏粳>偏粳/偏粳,对应的各类型中单株重在40.0 g以上的组合数分别为8、6、5、2、0和0个,随着组配双亲粳稻成分的增加,单株重呈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推测获得高产组合的概率也呈类似变化趋势。虽然籼/偏粳组配类型获得高产组合的概率比籼/籼、籼/偏籼和偏籼/偏籼3种组配类型低,但实际测量结果显示,150个杂交组合中单株重最重的组合为福龙S16×龙恢336,为46.8 g,表明籼/偏粳组配类型仍有机会获得极高产组合,育种中亦可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