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银屑病外用方剂药物核心组合》
提取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的银屑病外用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随着银屑病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对该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隋唐时期银屑病被认为是外因作用于肌肤后引起气血循行障碍引起,而至明清时期逐渐被认为除了外邪的作用,还由于血虚风燥引起肌肤失养,为内外因共同作用。近代医家认为银屑病关键因素是血热,病程以“血热-血虚-血瘀”逐步发展。早期对银屑病的认识,主要以“癣”论治,治疗上初期以杀虫攻毒祛风为主,因此频次较高的药物多为杀虫解毒类药物,随着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用药规律的探索,后期逐渐转向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润肤止痒为主。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及熵层次聚类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方剂中药物之间关联性进一步计算,得到银屑病中医外治方剂的核心组合和新处方。核心组合体现了祛风类与凉血类、养血类、活血类药物的组合;清热解毒与燥湿类的组合;解毒杀虫类与生肌敛疮类药、清热燥湿类药的组合。根据核心组合再进一步分析得到的新处方组合中,生地黄、青黛清热凉血,取其凉血消斑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当归味辛、甘,性温,可补血活血润燥,用于治疗血虚血燥引起的银屑病;红花、乳香等活血类药,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银屑病。同时我们发现,新方组合中多次出现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取其外用清热解毒、润肤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甘草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16],可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亦有樟脑、冰片在核心组合的应用,冰片性辛、苦、微寒,清热消肿止痛;樟脑,性热,味辛,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且对皮肤有温和刺激的作用,二者辛散走窜,托毒外出,可引药直达病所,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可以结合目前银屑病病因病机特点选择以上药物,通过溯源、试验验证等进一步对外用治疗银屑病的潜在组合进行评判,为银屑病外用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
图表编号 | B1666885395666 |
---|---|
出版时间 | 2019.06.02 |
作者 | 包海兰、李玲玲、徐伟、曲天歌、马卉、段行武 |
研究主题 |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的银屑病外用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出版单位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更多格式 | JPG/无水印(增值服务) |
定制格式 | Excel格式(增值服务) |
传媒
查看“表3《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银屑病外用方剂药物核心组合”的人还看了
-
- 表4 药物药味归类分布:《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 表7 新处方:《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 表6 药对关联规则:《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 表6 药对关联规则:《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 表5 物归经归类分布:《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 表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中风方药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