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秦岭—淮河南北实际供暖能耗指数统计特征》

《表1 秦岭—淮河南北实际供暖能耗指数统计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秦岭—淮河南北供暖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60-2016年,秦岭—淮河南北冬半年供暖能耗指数呈现“南多北少,西低东高”的变化特征(表1)。其中,(1)秦岭—淮河以南处于亚热带,加之秦岭山地对冷空气阻挡,四川盆地、巫山山区和长江下游实际能耗指数明显偏高,说明固定日期供暖策略,区域供暖能耗充足,且从长江下游向四川盆地能耗偏高程度逐渐增加;(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规律恰好相反,关中平原实际供暖能耗指数为0.085,低于东部的黄河下游(0.125),说明关中平原供暖季气温偏低,采用固定日期的供暖策略,能耗浪费相对较轻;(3)从长期趋势分析,秦岭—淮河南北实际供暖能耗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南部上升快于北部,其中,长江下游增加速率最高为3.45%/10a,其次是淮河平原(3.04%/10a)和巫山山区(2.74%/10a)。说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尤其受冬季快速增温影响,中国南北过渡带采取固定时期供暖策略,7个分区能耗浪费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南方地区增速快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