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植被缓冲带中端渗透系统优化的技术要点》

《表3 植被缓冲带中端渗透系统优化的技术要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缓解集中流影响的植被缓冲带优化策略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在综合考虑植被环境(覆盖度、根系[31]、茎干密度和枯枝落叶等)、土壤特征(土壤质地、渗透率、土层厚度等)、地形条件(坡度、宽度等)等因素的前提下,以“延长接触时间、扩大接触面积、促进渗透吸收”为原则,借鉴前人对根系作用[32-33]和土壤侵蚀治理技术[34-36]的研究成果,从根系的土壤改良作用、植被的防侵蚀作用和宽度效应等方面出发,提出VBS“中端渗透系统”,通过不同土质条件下的植物选型与河岸微地形的塑造,最大化地发挥VBS对CFP的渗透与吸收效应。中端部分整体宽度5.0~30.0m,可针对不同环境条件采用5种空间优化措施,即黏土、壤土和砂土条件下的植物选型、微盆地和梯级地形的塑造,具体技术要点见表3。对VBS中端结构优化的研究目前几乎空白,鲜有可借鉴的技术参数,因此文中所提出的优化技术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