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80年和2010年四川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柑橘适宜区的面积变化》

《表3 1980年和2010年四川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柑橘适宜区的面积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主导环境变量重新建模型,同时参考IPCC第5评估报告中对“可能性”的表述,按照作物存在的相对概率,将四川柑橘分布划分为4个等级:P<0.3为不适宜区;0.3≤P<0.5为低适宜区;0.5≤P<0.7为中适宜区;P≥0.7为高适宜区。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处于不适宜区(表3),其面积1980年为35.66万km2、2010年约为35.78 km2,分别占幅员面积的比例为73.39%、73.64%。1980年高适宜区面积为4.20万km2,2010年约为4.22万km2,占比分别为8.65%、8.68%。1980—2010年,高适宜区变化较小,仅为0.02万km2,其变化贡献来自成都平原区、川东北地区和川南地区。在1980—2010年,眉山市增加了0.07万km2、南充市增加0.06万km2。与此同时,由于川南地区的宜宾市、川东北丘陵区的遂宁市分别缩减0.08万km2、0.07万km2,使得高适宜区总量趋于稳定。中适宜区表现出较大变化,其面积减小0.28万km2(约6.26%),2010年为4.19万km2。其中成都平原区的绵阳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缩减明显,分别减小0.17万km2、0.09万km2、0.08万km2、0.06万km2。此外,川东北地区的巴中市减少0.06万km2。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变化相对较小,低适宜区面积增加3.53%,约为4.4万km2,不适宜区小幅增加了0.11万km2。具体而言,川东北地区的广元市、巴中市的低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0.09万km2、0.06万km2,成都平原区的德阳市、绵阳市低适宜区面积增加0.07万km2、0.05万km2;川东北区的南充市、达州市低适宜区分别减小0.08万km2、0.04万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