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东营凹陷第2类地下热水常量离子含量相关系数》

《表2 东营凹陷第2类地下热水常量离子含量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陆相断陷湖盆地下热水来源及演化——以东营凹陷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2类地下热水第2类地下热水中(Na++K+)与Cl-相关系数为0.982,较第1类地下热水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与Ca2+和Mg2+的相关系数中等,分别为0.580和0.469;与HCO3-及SO42-基本上不具有相关性。Mg2+与Ca2+相关系数中等(0.653)。HCO3-与SO42-相关性最高仅为0.279(表2)。也就是说第2类地下热水中(Na++K+)及Cl-具有相似的来源及演化过程;HCO3-具有独立的来源;Mg2+和Ca2+来源复杂,但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第2类地下热水赋存的储层岩性为砂泥岩,不含易溶的蒸发岩及碳酸岩层[38-39],Cl-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浓缩作用[48-49]。水-岩反应及有机质生烃过程中,消耗大量H2O,使得第2类地下热水发生明显的浓缩作用[50-54]。(Na++K+)与Cl-相关系数高,表明(Na++K+)增加的主要因素也为浓缩作用,其他因素的影响较低。第2类地下热水与大气降水无关,东营凹陷深部幔源物质的上涌分布局限,影响范围小[55],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CO2是可能的HCO3-来源[46]。SO42-含量极低(<0.41 g/L),表明其未经历膏盐类矿物溶蚀的影响,该深度段大量存在的碳酸盐矿物、火成岩及变质岩岩屑的溶蚀是可能的Ca2+和Mg2+来源(图5c—5e)[46]。第2类地下热水储层(1 200~3 200 m)经历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沉淀(图5b,5c),碳酸盐胶结物成分和岩屑组成复杂[46-55],Mg2+和Ca2+以不同的比例沉淀或溶蚀,导致二者的相关系数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