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松辽盆地找铀目的层放射性参量统计表》

《表1 松辽盆地找铀目的层放射性参量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松辽盆地航放航磁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盆地航放铀含量(U)总体上呈西部和南部高,东部和北部低的面貌,且由盆缘向盆内有降低的趋势(图2a)。在盆内,铀含量整体水平不高,以背景场、偏低场为主,均值为1.82×10-6。高场、偏高场大致呈现出两类特征,一类呈规模巨大的带状、弧状展布,局部地段形成铀异常,这类放射性场基本分布在西南部及西部,其分布明显受嫩江、松花江、西辽河、新开河、西拉木伦河等河道及其两侧富铀沉积层的控制。一方面,这些河道为蚀源区的铀向盆内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河道附近富铀目的层中铀元素大量侧向迁出,并向河道沉积物进行补给,在干旱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铀浓缩富集;另一类呈规模较小的点状、带状,多分布于盆缘一带且零星分散,这类放射性场主要与蚀源区富铀碎屑物向盆内近距离搬运有关。笔者对出露目的层的铀含量、铀标准偏差、变异系数、铀钍比等参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泉头组和姚家组铀含量均值为2.51×10-6、铀钍比为1.29,明显大于全区均值,后生富集较为明显(表1)。青山口组、嫩江组、四方台组统计结果不高,推测应是同生沉积阶段铀富集作用不明显,或者是沉积期后含铀含氧水在有利的水动力条件下发生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