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本基本情况与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样本基本情况与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得,流动人口(19.9)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本地居民(21.5)。根据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的划分标准(Diener E,et al,1985),大部分流动人口对自身的生活稍有不满。在邻里互动和邻里互助两方面,流动人口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5和3.6,均显著低于本地居民(2.8和3.9)。由此可知,与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与邻居交往的频率更低,且与邻居相互帮助的可能性更低,即与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与邻居的邻里交往程度更低。就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而言,流动人口所在社区的平均邻里剥夺指数(0.25)显著高于本地居民(-0.19),表明流动人口所住社区的整体社会经济状况与本地居民相比相对较差。相对较差的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表现为居住拥挤、社区卫生环境较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破败或欠修缮和社区服务不完善等。此外,和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的年龄更低,社保参与率更低,住房自有率更低,受教育程度更低,但流动人口的自评身体健康水平高于本地居民。就社保参与率而言,在0到9的取值范围中,流动人口的社保参与率(2.6)低于本地居民(4.0),表明流动人口在享受社会福利待遇上依旧存在“门槛”。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本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的样本占总体样本的比率为79.0%,远多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率(21.0%),表明广州市本地居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流动人口两项受教育程度指标的比率基本为持平状态(48.0%和52.0%),和本地居民相比,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相对更低。就心理健康水平数据而言,心理健康水平的取值范围为12分到48分,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22.9分和22.3分,即没有证据表明,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