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剖面各层土壤孔隙状况和机械组成》

《表3 剖面各层土壤孔隙状况和机械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后的为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坡向同一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坡位同一物理性质差异显著(P<0.05)。TP:总孔隙度,%;CP:毛管孔隙度,%;NCP:非毛管孔隙度,%;Clay:粘粒,%;Silt:粉粒,%;Sand:砂粒,%。Notes:Data be-hind±is the st

由图2、图3可知,垂直方向上,北坡不同坡位间Ks均表现为在20~40 cm土层最大,40~60 cm最小,而在南坡、东坡均是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这与刘春利等[2]、付同刚等[18]发现Ks随土层加深而减小的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区北坡20~40cm土层内碎石含量较多,石砾之间存在大孔隙,导致Ks变大;ρs均值随土层加深呈增大趋势,与付同刚等[18]、姚淑霞等[19],王轶浩等[20]和刘晓丽等[21]的研究结果相同。各土层Ks的变异系数在0.1~1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与赵春雷等[6]在黄土高原的研究结果相似,付同刚等[18]则发现在喀斯特地区表层为中等变异性,较深层为强变异性;ρs在各土层均属于弱变异程度(Cv<0.1),喀斯特地区[16]土层浅薄,不连续,且碎石含量高,导致ρs变化范围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说明不同土层的Ks和ρs在不同研究区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性。由表3可知,南坡、东坡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砂粒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黏粒、粉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北坡则表现为20~40 cm土层内孔隙度最好,颗粒组成的变化与南坡、东坡一致。这是由于0~20 cm土壤枯枝落叶较多,有机质含量高,且丰富的地上植被尤其是草本植物的根系活动旺盛,使得表层土壤较疏松、孔隙度较高,随土层加深土壤颗粒排列逐渐紧密,结构逐渐变差,土壤密度增大[20],而采集土样过程中发现北坡的20~40 cm土层内石砾较多,导致土壤Ks较表层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