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变量设置及统计性描述分析》

《表2 变量设置及统计性描述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与反贫困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显著性检验”中的“差值”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变量“均值”的差。

以国家绝对贫困标准为例,将样本农户分成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其描述性统计与显著性检验见表2。与非贫困户相比,贫困户具有明显的如下特征:第一,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对数)显著低于非贫困户。贫困户仅为6.42,而非贫困户达7.53。第二,人力资本积累脆弱且存在显著劣势。就户主教育、健康、农业和非农技术培训方面看,贫困户为6.03年、0.88、0.43和0.15;非贫困户为6.52年、0.92、0.81和0.92。第三,物质资本拥有量显著较少。就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生产性资本看,贫困户为1.69亩/人、3.48亩/人和202.39元/人,非贫困户为2.00亩/人、4.45亩/人和250.29元/人。第四,拥有的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显著较少。贫困户的储蓄、借款、干部户、党员户和社会网络的均值分别为0.32、0.71、0.07、0.10和0.63,而非贫困户依次为0.90、0.32、0.09、0.13和0.70。第五,多元化就业劳动力投入量显著较低。贫困户在外出务工、农业经营劳动和非农经营劳动的年均投入劳动力分别为115.54人天、217.15人天和19.01人天,非贫困依次为166.33人天、217.15人天和35.93人天。第六,享受社会保障和道路硬化显著较多,获得支农生产、拥有非农户籍成员比和通信设施显著较少。就社会保障和道路硬化看,贫困户为0.21和2.62,非贫困户为0.12和2.54;就支农生产、非农户籍成员比和通信设施看,贫困户为0.46、1.02和0.49,非贫困户为0.50、4.11和0.54。第七,居住的地理条件显著存在劣势。贫困户较多地居住在山区、距离乡镇和县城较远的地方,表明贫困户生产条件差和距离市场偏远以及出行成本高。第八,家庭规模较大、家庭教育支出较少和户主年龄较大,贫困户为4.06个、788.25元/人、47.64岁,而非贫困户为3.75个、824.76元/人、45.43岁。依据显著性检验结果,上述诸多变量间的差异,均在1%或5%水平上显著,反映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显著性差异。可见,农户贫困不仅是一种收入贫困,更是一种多维贫困。实际上,农户收入贫困往往是多维因素贫困作用的结果,因此,反贫困更要关注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反贫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