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于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的土壤大孔隙参数统计特征》

《表3 基于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的土壤大孔隙参数统计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炭对农药降解产物三氯吡啶醇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CT扫描仪分辨率的限制,本次大孔隙直径只统计267μm以上的孔隙。大孔隙的具体特征参数如表3所示,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增加,而大孔隙度则呈递减的趋势,分别为18%、6%、4%,与三维图像呈现一致的趋势。大孔隙平均体积分别为3.57×1010、0.46×1010、0.31×1010μm3,也呈现递减的趋势。大孔隙的平均等效球直径在对照组土壤中表现为最大,为1 376μm,施加生物炭后减小了2.1%和12.93%,分别为1 347和1 198μm。孔隙的平均形状因子在0.53~0.61之间,孔隙形状因子越接近1,说明孔隙形状越趋向球形,更有利于土壤水分和溶质的运移。由表3可知,对照组土壤样品形状因子略大于施加生物炭后的土壤样品,说明对照组孔隙的形状规则度高于另外2组,也易导致土壤水分的快速运移。此外,样本采集于2016年5月,前期相对干旱,干热的气候条件导致未施加生物炭的土壤有明显的龟裂发生,其大孔隙度也远远高于另外2个施加生物炭的样本。由以上结果可知,生物炭的施加有效降低了土壤整体的大孔隙度和平均大孔隙直径,并且降低了土壤孔隙的形状因子,有助于减弱水分和溶质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