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工程前后东太湖区各疏浚区流速变化 (V:m/s)》

《表2 工程前后东太湖区各疏浚区流速变化 (V: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疏浚工程对湖泊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模型计算时,假定初始时刻湖面是静止、无扰动的,时间步长为10s,计算总时长为240h,此时模拟的太湖流场已达到充分稳定状态。模拟后整个太湖二维流场图见图1。由于太湖实测的流速资料较少,本次验证内容主要是太湖的环流形态。由图可见,太湖西侧有个比较大的顺时针环流,而东侧有一个逆时针环流,且顺时针环流的流速要大于逆时针环流流速。两个环流几乎覆盖了整个太湖[11]。这与实际结果吻合。由此可见模拟是合理的。由表1可以看出,东太湖底泥疏浚平均深度在0.2到0.5m之间,疏浚改变了湖底地形,从而可能对疏浚区及周边区域的水动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用模型对东太湖疏浚前后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水动力变化情况。工程实施前后流场、流速见图1~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工程实施后对整个太湖的流态影响不大,而对东太湖各疏浚区流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前疏浚区原本由数个较小的环流组成,疏浚后,由于疏浚区地形变的更加平整,增加了原有地形的平滑性,环流形状发生改变,数个较小的环流融合为一个较大的逆时针环流。各疏浚区疏浚前后流速统计见表2。由图表分析可知,疏浚后,虽然增加了湖区的水深,但是由于工程后疏浚区地形变的平坦,水流更加顺畅,各疏浚区及整个东太湖平均流速增长,工程实施后东太湖湖区平均流速总体上较工程前增加约0.003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