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1997—2016年中国各地区年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

《表9 1997—2016年中国各地区年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要素也呈现显著分异(见表9)。20年间,东北地区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东部次之,西部排第三,中部最低。东北地区年均ML指数为15.48%,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灌溉水源充足、气候雨热同期、气温低病虫害少、机械化水平较高,规模经营优势明显,更容易吸纳资金、人才、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与采纳优势明显,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和东北,农业生产自然禀赋条件最差,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不如其他地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农业技术采用率较低,使得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低。这一结果与中国经济社会与农业生产实践相吻合,也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从各地区ML指数构成来看,四大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纯技术进步,东北地区纯技术进步最高,年均25.27%;纯效率变化在四大地区均出现倒退,其中东北地区倒退最快,年均1.41%;规模效率变化除中部出现倒退外,其他地区均有所增长,其中东北地区最快,年均1.04%;规模技术变化除中部增长外,其他地区均有所倒退,其中东北地区最严重,年均-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