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长江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测量值》

《表3“长江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测量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公共价值账户的“长江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竞争力测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武汉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九江的离婚率、上海的每万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14年统计值;贵阳的绿化覆盖率、岳阳的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芜湖的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芜湖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芜湖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为2012年统计值;芜湖的死亡率为2012年

第四聚类区域是剩余城市。这一类型的价值倾向表现为“经济价值优先,政治价值滞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均势的橄榄型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发展的典型模式。这类城市虽然要么是省会城市要么是双核城市,但由于城市所处省份(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32],因此相较前三类城市而言较多的倾向于经济价值创造。此类城市承担着省域发展的重大使命,城市发展未来潜力无限,但受制于价值总量较低(是平均值的0.8倍),对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有明显需求,需要国家财政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具有相互拉动的作用,该类城市未来发展重点应该是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引入资源和劳动力,特别是来自第一、二类城市的饱和资源,注重价值创造的均衡发展,将可能出现的价值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