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抛秧密度对钵盘育苗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表2 不同抛秧密度对钵盘育苗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抛秧密度对钵盘育苗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产量构成因素是衡量产量形成的重要指标。由表2可知,不同抛秧密度对钵盘育苗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存在一定的响应规律,即随着抛秧密度逐渐增大,钵盘育苗水稻成熟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减少。成熟期有效穗数表现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其中处理D成熟期有效穗数较处理A、处理B、处理C分别高60.43%、29.21%、7.23%,处理D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但与处理C之间无显著差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其中处理A较处理B、处理C、处理D穗总粒数分别高4.47%、6.86%、13.33%,结实率分别高0.23%、3.49%、11.40%,千粒重分别高0.65%、1.64%、2.66%。实际产量处理C最高,达10 408.4kg/hm2,且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处理D,分别高33.42%、12.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