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阻力因素及权重:传统村落空间地理设计模型研究——以和平村为例》

《表1 阻力因素及权重:传统村落空间地理设计模型研究——以和平村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传统村落空间地理设计模型研究——以和平村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传统村落空间的增长可以看作,以现有斑块为“源”,向空间阻力较小的方向扩展的过程。空间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距离、管理制度等(表1)。根据村域地形特征,将高程划分为5个区间,并赋阻力值1、3、5、7、9。按照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将坡度划分为0°~7°、7°~25°、≥25°,并赋值1、3、7。根据村落形态,将距离村落中心的范围划分为5个区间,并赋值1、3、5、7、9。依据不同等级道路的辐射状况,确定阻力区间和阻力值。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河流蓝线、文物保护范围赋最大值9。风貌区保护范围,按照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分别赋值9、7、5。通过对指标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比较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借助于ArcGIS平台建立10m×10m阻力栅格,按照阻力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建房需求量分配到适宜的空间[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