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钻井与石炭纪—白垩纪断层距离统计表》

《表1 钻井与石炭纪—白垩纪断层距离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早—中寒武世发育大量正断层,这类断层断距小、纵横向延伸有限,而且是早于古油藏之前形成,因此对油藏运移和保存不起作用;中—晚奥陶世断层断穿寒武系,直接沟通下寒武统烃源岩和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储层,所形成时间与古油藏属于同一时期,是沟通运移古油藏的重要通道;志留纪—泥盆纪断层形成于古油藏之后,所形成的断裂主要是NW向和NE向的一组共轭走滑断裂,这组断裂在区域挤压走滑的过程中对古油藏可能起着破坏作用;石炭纪—白垩纪断层是几组比较典型的“羽状断裂带”,是具备走滑特征的重要标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晚奥陶世在工区南部靠近阿尔金断裂带所形成的断层、北部断层以及志留纪—泥盆纪的共轭走滑断层在此时期进行了又一次走滑,其主要证据是这些断层在平面上与“羽状断裂带”的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而且与塔北哈拉哈塘地区白垩系发育的羽状断裂的特征也是一致的,充分表明此次断裂活动是整个塔里木盆地区域性走滑的结果。为了说明此次构造活动对成藏控制作用,进行了目前已有钻井与断裂的水平距离统计,结果发现,古城6(日产气26×104 m3)、古城8(日产气47×104 m3)、古城9(日产气107×104 m3)、古城12(差气层,低产)、古城7(差气层,低产)这几口钻探效果较好的井距离这期断裂都在3.0km以上,而古城10、古城13、古城14、古城16钻探效果较差的井距离断裂都小于3.0km(表1、图5d),尤其是古城13和古城16井除在鹰山组有零星含气之外多发育水层,显示晚期排烃时充气能力不足且受断裂影响已大多散失,说明在石炭纪—白垩纪这期区域性的走滑断层对古油藏的破坏程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