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锦江扶溪段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

《表2 锦江扶溪段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粤北锦江扶溪段河流阶地的光释光测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可知:扶溪段南岸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是0.267 mm/a,这就可以解释MIS3暖期内的MIS3b—MIS3a转型阶段也能形成阶地的现象.以黄河为参照,0.13 Ma以来,河谷平均下切速率是0.424 mm/a,MIS4—MIS3转型阶段同样形成阶地;在构造抬升较慢的0.86~0.13 Ma期间,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仅为0.053 mm/a.尽管孢粉记录显示该流域经历了6次强烈的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但仍未发育阶地[17].这说明只有当河谷下切速率适当时,气候变化引起的河流侧蚀、堆积和下切过程才能通过阶地记录下来,而华南湿热区同样符合这一规律.扶溪段北岸距离南岸不到1 000 m,该区第四纪无明显的断裂错动痕迹,同一河段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大体保持一致.根据MADDY等[15,37-38]的理论,已知扶溪段北岸T5和T4的拔河高度分别是66 m和49 m,参考南岸河谷平均下切速率,推测T5和T4大致形成于更新世的250 ka和185 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