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

《表2 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自然植被处理下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1代表2015年4月29日采样,T2代表2017年4月21日采样。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10%;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1%~10%;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1%。合计不包括对照样地土壤动物。

2次采样在试验样地共获得土壤动物1 588只,分别隶属于6纲15目(表2)。试验335 d 6个试验样方共获得土壤动物541只,隶属于6纲10目,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占81.15%;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弹尾目,占17.59%;稀有类群5类,占1.64%。试验1 065 d 6个试验样方获得土壤动物1 047只,隶属于6纲13目,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占85.46%;常见类群为弹尾目、后孔寡毛目、双翅目幼虫,占13.41%;稀有类群8类占0.7%。线虫是湿法获取的优势类群、蜱螨目是干法获取的优势类群。分析试验样地每一类群在2次采样中土壤动物样品的丰度数据,探讨自试验以来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独立样本检验表明,研究期间某些类群显示出一定显著性水平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试验335 d,蜱螨目、双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采集数量较多,后孔寡毛目数量较少;试验1 065 d,线虫、后孔寡毛目极显著上升(P<0.01),且寡毛纲、膜翅目从稀有类群变为常见类群;鞘翅目成虫显著下降(P<0.05),下降了97.14%,此外,蜱螨目、双翅目数量也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6.28%、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