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形成Ⅲ型微乳液对应的油水比》

《表2 形成Ⅲ型微乳液对应的油水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油水比对阴离子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R1表示微乳液中相刚刚形成时所需要的油水比;R2表示微乳液中相刚刚消失时所需要的油水比;ΔR表示R1与R2之间的差值,即表示Ⅲ型微乳液形成和消失的油水比范围。

图3(a)、(b)、(c)中各点对应的纵坐标均为三次平行实验后得到的平均体积分数,方差范围为0~0.01。当盐度较低[0.60%(质量)]时[图3(a)],相图中有两条线,从上至下分别为体系油相上、下界面示数与初始加入去离子水体积的比值,可表示出油相和微乳相体积的变化趋势。即低盐度下,体系起初仅加入几滴煤油时,呈胶团溶液状态,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呈现WinsorⅠ型微乳液,且进一步增大油水比,体系相态不再发生改变。因为当NaCl的含量过低时,盐类对微乳液的双电层的压缩力较小,相态转变困难[21]。在逐渐的滴加航空煤油过程中,油相逐渐析出,形成WinsorⅠ型,并且一直保持在WinsorⅠ型。当盐度较高[≥1.40%(质量)]时[图3(b)、(c)],可以看出,相图中有三条线,从上至下分别为体系油相上界面、微乳相上、下界面示数与初始加入去离子水体积的比值,可表示出油相、微乳相和水相体积的变化趋势。随着油水比的不断增大,起初由于油量过少,体系为胶团溶液状态,之后微乳液的相态会发生由WinsorⅡ型→WinsorⅢ型→WinsorⅠ型变化,正好与盐扫实验结果相反。但当盐度不同时,WinsorⅢ型微乳液在形成以及消失时所需要的油水比及WinsorⅢ型微乳液存在的油水比范围也不同,如表2所示。